第二百七十五章,夫妻同进京(6 / 13)
都似敲打在太子妃心上,总让她有不和谐之感。
接下来太子的话,就更不和谐。
“这亲事,谁也别想阻拦!”太子甩下这句话,头一昂,从太子妃旁边走出,在廊下披上雪衣,不知道要往哪里去。
太子妃木着脸,随着丈夫的身影转动身子,见他匆匆步下台阶,张张嘴想叫住他,又本能的知趣起来,还是没有叫。
她以为太子的怒气,还是由她不情愿亲事而来。却不知道的是,太子殿下是让表弟气成这模样,已在心中暗暗说过这亲事必成!
中宫和太子都认为把最好的照顾给了加寿,不想表弟不领情。说什么加寿以后房中不纳妾,和萧观想的一样,太子也认为这叫大不违!
说什么加寿还小,以后长大不喜欢英敏殿下怎么办?看到这一句时,表弟要是在面前,太子是一定会打袁训。
胡言乱语,大胆妄为!
古代的亲事大多盲婚,多由媒婆牵线说合而成。这是亲事的主要促成方式,成亲前就认得而且情意相投的,如果父母不肯答应,那是丢人的事情。
表弟还真敢说,自然把表兄气得不轻,也把中宫气得差点肚子痛。如果这不是唯一的侄子,估计中宫早就肚子痛。
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中宫和太子不会对外说,就闷在心里自己生气。甚至袁训的原信也不想再留,原样退回,由他自己销毁,既是给他一个机会,也是实在容不下那封信。
太子府中虽大,皇宫内院虽大,那信也太逆天,都不愿意留下。
没有表弟这封信出来,太子已经对太子妃和柳家不满,柳家的动静他总有耳闻。又有表弟这信出来,太子妃再想来说什么,她没说太子就反感到极点,能见她一面,都算是还顾夫妻情意。
听不下去,自然走开。
撇下太子妃孤零零的,由丫头们扶着又回去。出来时是晚饭时分,本还想接儿子出来一同用饭,现在见灯笼掌上红光,自己是独自回来。
这一顿晚饭,太子妃就更用不下去。丫头们的话劝不进去,她自己不肯劝自己,一个人榻上抱着手炉,愁思颦眉去了。
和她相比,她的儿子英敏殿下在宫中,就过得开心无比。
英敏殿下是订亲的当天,让接进宫见他的小媳妇加寿。加寿一周岁出去,英敏殿下六周岁出去,都还算是懵懂孩子,又有大人在旁边引导,玩得不错。
太子妃经过这事,接回儿子应该会说几句“私房话”,可她的六岁儿子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