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皇帝的报复(一)一更送上(9 / 12)
打铁的呢?又有力气又没有太多的杂乱心思。
……
这就显出读书的收效,书上自有黄金屋,书中甚至可以有颜如玉。
这就对本朝的皇帝来说,他也有一样的担心和想法。他担心一呼百应。
文人地位太高,文人说句隔夜的馊话,也会有人呼应。这样的事情出来,只因为听话的人分辨不好。
皇帝重视的,就是隔夜的话,和分辨不好的人。环环有相扣,没有一环是他能忽略得的。错失一环,他都自觉得招架不起。不见得三年五年里出现蚁穴溃长堤,但千里长堤,还是能溃于蚂穴。
收回看台下的眸光,低声问身边的人:“去问问那几个人在不在这里?”贴身太监走下高台,在台后一处布幔遮住的地方里,找出冷捕头。
“皇上问他要见的人在不在这里?”
冷捕头漫不经心:“全在呢,请皇上放心,一个也早走不了。”
太监到台上回话,皇帝宽心不少。在心里暗暗地道,倒不是暗骂。他想,这些胡言乱语大胆不是御史就乱议政的举子们,今天你们不给朕一个交待,朕让你们在天下人面前名声倒地,从此再没有脸面捧书卷。
再问一声自己的人都到齐,吩咐下来:“去吧。”
衣袂飘飘,有两个人从高台的一侧走出来。这两个人都是官袍,也都上了年纪。他们一出来,有人认出,道:“中极殿大学士方大人。”
中极殿大学士方柏泉,少年就是名士,名士很多年,后来到前任太子府上,太子登基,他以学识渊博任大学士一职。
台下面的举子们本来是喧哗的,你传我,我传你,听说是一个当官的名士叫方柏泉,那是几十年的事,而且这个人中的也不错,他的考卷现在各铺子里还有卖,这就一处一处的安静下来。
还没有完全安静,台上两个人自报家门。
方柏泉报出来的,果然是:“中极殿大学士。”
另一个人报出来,是:“武英殿大学士于允。”
两个人同声道:“奉皇上恩典,不拘一格用人才。今虽然秋闱将至,也设此高台。允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展抱负,一展才华。以五常,仁,义,礼,智,信,为题。举子们轮流登台,可以问,可以答,可多人登台,可单独登台。以三天为限,到中秋之前。”
举子们静静听着,见两个大学士对着一侧欠一欠身子,再向台下道:“由吏部代尚书阮梁明大人,刑部侍郎柳至大人,兵部代尚书袁训大人,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