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文章之名,符其实(7 / 16)
的师傅全是最好的,他要是还拖拉,自己都想好没道理。
第九名和第十一名相隔两个,太子就起身。
韩世拓是小二让他在十名和第二十名里交,小二说到这时候你还做不出来,你下科再考吧,你活生生坠袁兄的名声,坠我名声。韩世拓老实听话,卡在中间交了卷。
殿的两侧,贴墙的那里,坐满阅卷的人。三个官员一组,是早就排好。见卷子一出来,三个人轮流看过,他们认为不好的,直接就打掉。
文章如李白杜甫的,和一般贡士的区别,一看就能出来。有人写举头望明月,有人写天上一轮月,高下自然分出。
打掉的放到一旁,为严谨公正,到最后,小二和孟至真会随意抽选出来再看,如果发现有错打掉的,整体落选卷子全要重新看过,而打掉这卷子的官员们,官也就到了头。
这是为公正而设。
好的卷子,论国策论民生头头是道,往上传,如是几番,到小二和孟至真手里。
一甲二甲和三甲,由他们最后定夺。
状元、榜眼和探花,小二和孟至真呈上,由皇帝御笔亲点。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继袁探花以后,再一回当殿出名次,又是全部都出来,还是皇帝登基后的头一次科举,官员们不敢怠慢,交一个阅一个,一层一层的往上传递。
又半个时辰过去,卷子交上去一半,太子的也到皇帝手里。太子忐忑不安的等着,直到皇帝看完,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太子殿下才多少有些安心。
他不求有多好,只求不太差就行。
不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低,而是他的年纪摆在这里,在殿试的人中最年青,他的身份也摆在这里,并不以学问跃龙门,他是储君,会衡量天下事就行。
天到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交过卷子的人候在殿角,案几撤去。余下的桌子一张比一张少,最后几个还想磨蹭的坐不住,也交了卷。
官员们松口气,看文是费脑子的事情,这就最后几张,看完就可以轻松。
很快,卷子到小二和孟至真手里。两个人离座,把打下来的抽看过,又把三甲的抽看过,又把二甲的抽看过,一甲就三名,文章绝妙,早就记得滚瓜烂熟,不用再看,后面交的没有能超过他们的,就呈给皇帝。
皇帝不看,三个文章还捧在太监手里。他吩咐道:“唤本人出来,当殿念卷。”
三个人念出来,皇帝心中有数。又让二甲抽两名也念过,把太子的交给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