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恩旨(2 / 13)
德。”
皇帝有一句讨好太后的话,“将门虎子,有乃祖父之风”。都知道袁父是风吹就倒的身体,但这会儿没有人挑剔。
太监念完,对袁训行个礼,眼睛眯的只有一条缝儿:“侯爷,这里面虽然说到太子殿下,但指明却是给您的。请接旨吧。”
袁训恭恭敬敬,先取出帕子,把自己眼角泪水拭去。伸出双手,接下这道带足京中关切的恩旨。
这不折不扣的,是道“恩旨”。
钟南觉得自己眼睛一定是红的,他羡慕的不照镜子自家也知道。一处不肯放过的看着,但见到太监从马下取下沉重的一个包袱,一五一十说起来。
“我在扬州衙门等您,若不是遇上苏先大人,我还等着呢。苏大人指了路,说这样走赶紧的追,要是运道好,还能追上您。这不,我跑了几天,总算没白跑。我呀,”
他眯成一条缝的眼睛快要没了,同行的小太监帮着,吃力送上大包袱:“我买您的好儿,皇上说去年的银子,等回京算也行,逢州过府的衙门,就地儿领也行。以后,全是这么样领。这个月的,我给您送来了。不要谢我,我想到了,见到银子的喜欢,那不一样。”
袁训失笑:“亏你不嫌重,”太监的话也把他提醒。
一路上的花费,梁山老王和镇南老王早就说过他们分担一部分,袁训说回京再讲。张大学士在别的地方再看忠毅侯不顺眼,使用上也不含糊。对太子进言过,说殿下长进,路上使用回京后应该开销给忠毅侯。虽然侯爷此一行为了孩子的名头,但殿下受益,应该着想。太子也答应下来。
袁训本就不担心路上的使用,如果太监不代领本月的银子,袁训没有想过领出来。
一切使用全是他付,或者他垫付。再要说孩子们也好,跟来的家人也好,他们路上可以不花钱。但银子托在手上,沉甸甸的,皇上恩德更加深刻。
谢过太监,袁训把包袱送到太子面前:“请殿下分发。”太子知道这是让人情给他,不管钱是公中的还是宫中的,发银子的是个现管,谁收到不感激现管?和袁训推辞几下,袁训还是退后,太子亲手打开包袱,一包一包叫着姓名发。
皇帝这一回很是上心,算算延宁郡王收回的封地,和抄没江强的家产,就是不小的数目。给袁训等人赏赐,也给不了几年。加寿今年十三,还没有过生日,最迟,十五岁一定回京。
满打满算,加上今年最多三年,袁训一行一定回京。皇帝给一年花费,约有大几万的银子。单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