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为加喜之争(4 / 13)
扯下水去,也不给别人可乘之机。”
“是。我的意思是,纵然有人动歪脑筋,但经过这一番小倌儿折腾,认定太子的人越来越多,动歪心思不容易。算储君已定。二来,按我家的家规从不掺和。太子是太子,就是储君。又正好他到这里,老爹,这件事情应当呈明太子,由太子拿主意吧?”
老王拿不定主意:“这里有没有讨好的意思呢?这种讨好一举收伏众国公的心,可不是一般事情。”梁山王静静等着。
…。
窗外,北风狠狠的击打在窗棂上,好似渡过一道难关。而窗内,在老王父子的心里,这也是一道难关。在梁山王府的代代岁月里,遇到过不少难关。眼前这个虽然没有明月关山难收复,没有将军埋骨黄沙里,但不折不扣的算难关。
拧起的眉头在老王的面上起了深深的沟渠,这不但是他纠结的思绪,也是他想的太多太多。等到他想的不多的时候,又想的太深太深。
对于任何一位权臣来说,帝王猜忌永远在第一位。限指权臣。一般官员想帝王猜忌未必容易。
只要皇帝还在,手握兵权的梁山王府心向的只能是京中的天子,那普天下的第一人。
梁山王提出的,就诸国公府历年旧事对太子做个透露,帮忙国公们恢复旧局面也吹点儿风声,把这道沟渠摆到父子们面前。
……
老王在不得主意的时候,并没有忽略儿子全由自己当家作主。而是自语出声,以便让儿子听听,一起有个商议。
“看似顺理成章,太子到这里,你就便一说。但皇上那里怎么交待?你的心思皇上还没知道,你先知会太子?恢复国公旧局面不是密报个贪赃将军、受贿官员,这是军国大事!”
“如果辅国公府出面,大家不是一个钟点,但算同时在说,大倌你算解释,另当别论,但老国公几十年谨慎,他不是莽撞的外甥有了靠山,就冒失争回利益的人。再说太后身世过明路的这几年,龙家兄弟甚是安分,可见他们有了太后更加自重,不肯轻易动摇如今暂时平衡的局面,也是陈留虽和你争风,心下却明了,不肯轻易的针对你。争些闲风雨,跟手段是两回事。他怎么肯平白为一干子国公出面呢?”
“太子已到这里,如果大倌你不说,等你奏章进京,和太子离心的话难免出来。说我梁山王府居功自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话这又添上一笔?他年登基,有人提起来,太子又要算这一笔的话,对我家却也不利……”
这最后一段猜疑,梁山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