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大婚(10 / 15)
的不安吧?而加寿知道自己没有。
托有太后的福气,六岁就去太子府上管家。加寿至今还记得皇后当时意见不小,背后的话传到太后耳朵里,太后又学给加寿听,说这是她自己的事儿了,应该听听。
加寿常坐在太后膝下,在为她单独打造的小椅子上,仰起小面庞,听太后说完,开动自己小脑袋和太后有商有量的讨论。
“说我六岁太小?”
“她六岁也小,换成别人六岁也是小的。”
“那我还去太子哥哥府上吗?太子哥哥会不会也嫌我小呢,”
“加寿啊,你不去,太子府上也能有秩序。这样说并不是你抢功去了,而是太子府上再有秩序,也得有个揽总儿的。就像这六宫,我不管,会不会乱?”
“会乱。”
“但我还是不管,乱中会有个平衡,会出来新的主事人。你以为这六宫没有我,就没有六宫了吧?但有我,也是六宫。我坐在六宫中我的位置上,你呆在太子府中你的位置上。那原就是你的,不过你早去了几年。早去几年能练手,能胸中早有沟渠。与其等到你长大了再去有个手忙脚乱的日子,不如你现在去,把这手忙脚乱先过去,以后我不在了,皇后想挑你的错也难。她现在能挑你六岁,以后就能挑你十六岁,二十六岁。理她呢,她要当你的面说,你就告诉她原是小,才去学。”
“嗯,那要是命妇们当面说我呢?”
“你就告诉她,管不着!”
托太后的福气,加寿小小的年纪就去太子府上学管家,也知道不是什么人都议论得起自己。
在此时她没有半点儿对未来的迷茫,要嫁一个清清楚楚的日子,加寿打心里感激太后。
……
她又有一个疼爱她的家庭,精心为她和太子提前营造出和谐的心境。
说“精心”,并不是指刻意和蓄意。袁训夫妻并不是有了女儿亲事以后才情投意合,也不是为了女儿亲事而一心一意。他们的“精心”,是在对所有孩子们身上。
如果只对一个孩子好,那叫偏心,太子常来常往的,看在眼睛里,如果是受环境影响的人,只会养成自己是太子,皇帝对自己偏爱是应该的思绪习惯还差不多。
当岳父母的对儿女疼爱,或许能影响女婿,却未必能左右到太子。但又有一个三年出行,袁家是全家人出游,太子也好,张大学士也好,韩家也好,全是由着袁家主导氛围。
张大学士对韩正经评论袁训时说过:“以你姨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