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2 / 3)
说什么也不同意这门亲事。
可是,当老先生把周老员外请到一边不知道说了什么之后,周老员外竟然态度大变,当即就同意了这门亲事,而原本希望最大的一位县令家的亲事都被辞退了回去。
不知不觉张生已经一十六岁了,于是老先生交待了张生家里一翻之后,便带着张生进京赴试去了。
可是张生这一去便再没有了音讯,周小姐已经十八岁了,到了出阁的年纪,周家一直追问张家张生的事情。
可是京城路遥,张家也一直不知道这件事情。于是事情就一直拖了下来,周家也不好追得太紧,希望张生能早日高中归来,迎娶新人。
而再说老先生,原来他是一位朝中的大员,一生做官清廉,竟然一生未娶,在朝中享有清誉,学识极负盛名,当年退隐回归故里之时路过这里,见这里不错便定居了下来。
老先生与张生赴京会试,本来以老先生在京中的地位,他的弟子自然会受到青睐,可是不成想,同年之中,也出来一位才华惊艳之辈,而此子身后的背景尚高于老先生许多。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阅卷的两位考官便发生了争执,一个说张生可得第一,另外一个说那位考生应得状元,结果两人争执不下,所以最终面圣。
聪明莫过帝王家,皇上最后根据朝中的厉害关系,取了那名考生为状元,而当时批阅张生试卷的那位大学士也是耿直之人,一气之下便奏明圣上。
他言道,以张生之才,如果不中状元实在可惜,既然今年不得状元,那来年也必中头名,所以他请求今科不取张生,以等来岁再试。
皇上自然知道此次屈了张生之大才,所以便准了下来,至此,张生滞京一年待考,千山万水自不会返回家中。
而当初那位被拒了婚的县令心里十分的怒火,但是他也怕张生得中,所以便忍下这口气来,可是一朝天门大门,黄榜发下各州府县,那张生连名字都没有挨着边。
县太爷自然不知老先生的身份,以他看来,张生此生高中无望,于是他便命人到村子里散布谣言,说老先生与张生此去路上出了大事,老先生因年事过高不幸身殁他乡,而张生却去做了贼了,如今已经被打入州府大牢,问斩多时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初时村里人还不相信,可是谁知谣言最是有脚,行走速度最快,不久后,人人得知此事。
而周家前来动问张家,张家本就是山野小民,没见识的人家,所以一时也就怕了起来,而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