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眠之夜(求订阅,求月票)(3 / 4)
带他去我们思岗殡仪馆认尸。”
问题出在你们辖区,居然跑我们辖区闹出那么大动静,搞得我们县领导很不高兴,搞得我们不得不跟你联合侦办,稀里糊涂被拖下水。
有聚就有散,看来联合侦办没必要继续了。
乔兴旺很高兴,猛地站起来举着手机笑问道:“到底什么情况,被害人身份有没有掌握?”
别高兴太早!
韩博接过李会斌刚做完的笔录,介绍道:“据我辖区群众反映,被害人是弹棉花的,去年12月中旬来我辖区弹棉花时是一对小两口。丈夫姓邹,到底叫什么不清楚;被害人名字中带一个红,姓什么不知道,也不知道其全名。打交道时间不长,期间一直称呼她小红。
弹棉花,四海为家,弹到哪儿借住到哪儿,给人家一点房钱。老百姓没什么防范意识,再说弹棉花是靠手艺吃饭的,赚得是幸苦钱,看上去不像坏人,想不到看他们的身份证。其实看了一样没用,因为借宿的这户人家只有两位不识字的老人和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
弹棉花,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
这门手艺,这个职业,能够追溯到几百年前。柳下镇的石板街上有一家弹棉花的,手艺代代相传,直到现在仍“嘭嘭嘭”在弹。
他家弹得好,用过几十年已经发黑的旧棉絮在他们的弓下,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能把一堆又黑又烂的棉花弹成压成一条洁白如新的被褥,很神奇,仿佛在变魔术。
他家收费一样不便宜,并且“乡下人”上街不方便,许多弹棉花的工匠走村串户,在农村生意一样应接不暇。
他们风餐露宿,四海为家,赚点钱不容易,舍不得住旅馆。经常露天作业,随便找个墙角或搭个棚子就可开张,特业管理管不到他们,没法搞清其姓名、年龄和家庭住址。
去年冬天在丁湖弹,今年可能来新庵,他们不可能总呆在一个地方。
乔兴旺头大了,急忙问:“什么地方口音能不能听出来,男的体貌特征有没有掌握?”
“我们的民警询问过房主,老人家和小朋友没出过远门,只知道他们说普通话,听不出什么地方口音。我正在组织警力走访询问让他们弹过棉花的村民,看能不能掌握更多线索。”
韩博顿了顿,接着道:“邹某,也就是男的,大概二十七八岁,中等身材,身高一米七左右,国字脸,去年在我们辖区弹棉花时是平头,头发很短。用房主的话说,小伙子模样不错,一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