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作坊(第一更,求推荐)(2 / 4)
生铁铸成,但因为采用失蜡法铸造,所以外观看起来较为光滑而且没有铸痕。
“李师傅,这铸痕怎么这么明显?”
瞧着炮弹上的铸痕,朱宜锋的眉头便是一锁,问道身边的铸坊工长。
“大,大帅,这炮弹只能铸成这样,亏得是铁模,若,若是用泥模,估计上面肯定有不少沙眼……”
作为成记铸行里的铸工,铸了几十年铁锅、铁犁的李老歪自然知道这泥模的劣处,当然也知道这铁模劣处。
“大帅,除非用蜜蜡制球、制模,否则这弹上的线痕肯定是去不了的,要不就得用熟铁,若是用熟铁,可以用锉去线痕……”
熟铁……
黄州城有那么多熟铁吗?
那些熟铁还不够打造兵器的!
至于这些用铁模铸出的炮弹,无一例的都是无法锻造、机加的白口铸铁,当初之所以选择铁模,是因为其方便整合,不像泥模那样必须靠时间来等待阴干,实际上,原本朱宜锋更倾向于采用沙模,不过最终却选择了技术成熟,在各个铸坊中使用了千百年的铁模——千百年来,国人一直使用铁模铸造农具、铁锅。
但是铁模的也有缺点,从金属铸造学和金相学的角度来看,铁模的导热效果好,造成散热太快,使得生铁液在冷却时存在过冷度较大的问题,铁液中的渗碳体来不及析出石墨就已经凝固,因此铁中的渗碳体主要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也即是白口铁。当然由于铁液在凝固过程中过冷度较大,因此表层的金属结晶微粒比较致密,身管较为光滑,也就是卖相很好。
相比之下铁模的唯一好处就是加快了生产速率,不用像泥模那样等待泥模阴干。这点在十几年前鸦片战争时龚振麟的铁模中显得尤为突出,但是铁模铸炮的产品白口化非常严重,由于冷却速度太快,虽然比较光滑,但是生成的几乎都是白口铁,导致脆性增大,火炮的性能下降。
在火炮上如此,在炮弹上同样也不例外。
尽管大学时读的是冶金,可是毕竟从大学毕业后,已经多年没有碰过本专业的东西,加之21世纪大学教授的冶金知识,更多是基于现代工业基础之上,对于现在的原始冶金技术了解,甚至远不如这些工匠,也因如此,他没有冒然的以外行指导内行的方式,对铸坊大加干涉,毕竟即便是让是一个21世纪的冶金博士来这,或许他可以设计出炼铁高炉,但却很难解决高炉的吹风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他能做的仅仅只是有针对性的逐步改良。
除了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