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61(6 / 6)
再有市场也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张。那这就需要一个度,多少人有一个知味能令知味的生意红火?什么样的人更愿意到知味?而知味又要怎么开才能发展的更好?我觉得,这些都是需要做功课的。”倩姐一边说一边在那条纸上来回的划着,“长岛是不用说了,这个集市不仅是面对青茗的,府城的、外地的皆有。文光街就是青茗最大的商业街,虽然大店林立,但一般百姓也会去逛。所以这两个地方都有咱们的铺子。而在其他地方呢,咱们的加盟店就有的多有的少了,有的根本就没有,比如像这集庆街。住的都是青茗真正的有钱人,他们是不会来知味的。但出了集庆街,咱们就有三个加盟店,这一是因为马道街本来也是商业街,二来则是因为附近住的都是有些闲钱的人家。这样的人,更适合咱们知味。所以虽已有三家,却也还有生意。”
说到这里,倩姐抬起头:“孙管事毕竟不是咱们本地的,我若一来就让你看这些资料,就算说的再多,恐怕也不够清楚,怎么也比不上让你亲自跑这么一趟。现在我相信孙管事是真的对咱们青茗了若指掌了,下一步不用我说,也是该知道如何走了。”
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孙长算听了除了发懵就是震惊。还可以这样?生意还可以这么计算着来做?这是什么做法,和大掌柜交的完全不一样啊!可是、可是……他的目光在两份资料上来回转动,突然脱口而出:“西门!西门是一个地方,府城的车吗都从这里过,做涮菜做砂锅都有市场。”
倩姐听了抚掌大笑:“三公子果然没找错人,这涮菜,正有人要做呢!”
作者有话要说:
亲爱的娜娜同学说有的地方的灌汤包不好吃,当当当当~~~~来摆弄一下,灌汤包最初是从开封出来的,是正宗的皇家包子哦,百度说一开始是叫梅花灌汤包,据说是跟着北宋皇室南下的,所以上海、南京也有很多。
开封灌汤包,最有名的应该是第一楼,但这一般是外地人吃,而大多开封本地人,吃的是黄家包子——开封第一楼的创始人后来自己出来单干了。我记得小时候还有曹家包子,据说是黄家的大厨拉出来的,味道比黄家更要好几分,但后来那个店拆迁修整,再出现的,貌似就不太一样了╮(╯_╰)╭
小笼包,第一是在汤;第二在皮,第三才在馅。其实在俺小时候第一楼的包子还是很好吃的,那时候俺娘带俺洗完澡,就去对面的第一楼吃,两笼包子一碗榨菜肉丝汤,别提多美了,现在想起就要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