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小说出版(2 / 3)
个剧本一部小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林宥伦已经坐拥近4000万港币的身家。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赚钱速度,在林宥伦看来还是太慢,对于他接下来要做的那件事,这些钱仍是不够。
……
“你可要想清楚,这篇评论发出去,那小子想不出名都不行了!”沈宝新拿着一份尚未出版的样报,走进金庸的办公室。
金庸没有急着解释,只是先招呼沈宝新坐下,“我正要找你说这事,这下好了,你自己送上门来了。”
金庸从书柜里拿出已经看完的【昆仑】书稿,随便翻了几页,拿在手里就舍不得再放下。此书以宋末元初为背景,浩浩荡荡百万字,涉及天文地理、机关数术、排兵布阵等诸多方面,情节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出场人物上百,个个神韵丰满、活灵活现。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说里多有对历史、侠义的深入思考,基调以沧桑为主,兼顾侠义与柔情,在这个人人追名逐利、喧嚣浮华的时代,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金庸觉得【昆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武侠佳作,就专为此书写了一篇书评,文章通篇皆是盛赞溢美之词,并言自己之后,当由此书引领新武侠发展的潮流。
在别人眼中,金庸这篇书评不过是为了提携后辈,可沈宝新与金庸相交多年,对老朋友心中的想法也能够猜到个十之八九。在他看来,金庸对林宥伦的欣赏并不局限于小说,他应该是想以此文为契机,说服林宥伦加入【明报】,以后甚至可能会把主编的位置让给那个年轻人来做,这样他才能完全放下【明报】这边的事务,专心参与香港基本法的起草。
沈宝新摇摇头,说:“那小子和娱乐圈牵扯太深,未必肯来【明报】做事。”
“可我却听说,他宁愿呆在录像厅当售票员,也不肯接受邵氏亦或是嘉禾的招揽,想必名利对他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若不求名利,【明报】于他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么多年来,自降稿酬的作者金庸就只遇到过林宥伦,故而对他另眼相看。
“他才不到二十岁,你说他淡泊名利,我却是不相信的。”沈宝新对林宥伦的评价和金庸截然相反,“这小子应该是有大野心、大抱负,所以才不肯接受其他人的招揽。”
“如果他是这样的人,你就更应该支持才对。”金庸这些年看透世情,沈宝新是什么想法他心里很清楚。在“黄色新闻”和贩卖“三俗”盛行的香港,仅有的数份报纸中,只有他主持下的【明报】走持平、踏实的路线,以客观和忠实的态度作为办报原则,这么做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