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父子反目,兄弟阋墙(1 / 4)
罗潍作品大多跟风,其电影才华或许有限,但眼光确实一流。
成龙虽然不是在罗潍手上被捧红的,但总归是罗潍最先发掘了他。只可惜罗潍空有慧眼而不懂雕琢,在吴思远、袁和平捧红了成龙之后,罗潍又不懂得安抚,每部戏依旧只给成龙几万块,长此以往,成龙对他的感激之心也就变成了不满的怨忿,最终转投嘉禾。
成龙在嘉禾的扶持下,成了亚洲功夫巨星,在功夫喜剧渐渐失去市场后,又凭借【警察故事】转型成功,接连推出的【红番区】更是在北美闯出了名堂,罗潍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心中重燃斗志,决心要寻找捧出一个能够和成龙分庭抗礼的功夫明星。
李连杰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罗潍的视线。
早在80年代初,李连杰就已经凭借一部【少林寺】红遍华人世界,但他此后的电影道路并不顺利,随后拍的几部电影都不成功,还与香港制片方闹得很不愉快。到来80年代中期,少林小子的形象在银幕上不再吃香,李连杰的影坛事业陷入低谷,不得不远走美国教拳为生。
但毕竟是人的名树的影,罗潍认定李连杰可堪早就,便亲自跑到美国,诚意邀请李连杰出山。
罗潍毕竟是捧红过李小龙,发掘过成龙的大导演,如此放下身段邀请李连杰,让李连杰大为感动。几番商议,罗潍拿出了一个名为【龙在天涯】的时装动作片剧本,这部影片基本就是模仿【红番区】的套路,李连杰终于答应为罗潍开戏。
徐克差不多是与罗潍一起去找李连杰,但【黄飞鸿】的题材属于那种大胆创新的类型,而且又是没落了的古装武侠,为求稳妥,李连杰最终还是选择了【龙在天涯】。
可惜这部【龙在天涯】与当时的港产时装动作片没有太大区别,罗潍的拍摄手法和故事架构都还停留在70年代的水平,观众们自然不买账,香港票房只有300多万,上映不到半月就嘉谊院线撤下,而罗潍寄予厚望的北美市场,根本就没有电影发行商对这部影片感兴趣。
李连杰的电影事业并没有因为这部影片有任何改善,他能否胜任现代动作片更是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10年前不懂雕琢成龙,10年后面对李连杰,罗潍依旧无能为力。本来计划中拍完【龙在天涯】,还要在接着拍一部【龙行天下】,可【龙在天涯】的惨淡票房直接击碎了罗潍的信心,他对李连杰也不再抱什么希望了。
罗潍与李连杰的关系转冷,另一边却是罗潍的儿子罗大伟和李连杰关系迅速升温。罗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