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编剧协会(3 / 4)
现像黄膺这样死去好几天才被人发现的惨事。
随着香港电影这几年大跨步的发展,本土电影业倒是趁此良机加快了正规化和组织化的步伐……香港影业协会、香港电影导演协会、香港演艺人协会、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协会相继成立,却独独缺少了电影编剧协会。
编剧协会一直没有能成立,深究其原因,还是和编剧在香港电影圈里的地位不高有很大的关系。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编剧的行业门槛不高。
在香港特色的影圈制度下,想做编剧很简单,就是龙虎武师出身的曾志伟,当年都写过好几个卖座的剧本。正因为门槛不高,所以编剧在香港电影圈里长期都不受重视,偏偏香港电影蓬勃兴起的那些年,都是功夫片在大行其道,再厉害的编剧,也只能给那些功夫明星、武夫导演打工,人家出故事概念,编剧负责“度桥”撰写剧本,而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成龙的“御用编剧”邓晋生,洪金宝的“桥王军师”黄丙耀。
香港的编剧大致分为两个类型,最多的就是像是导演的智囊团,导演或是制片商想出一个点子,然后找一群编剧集体编故事撰剧本,另一类则被成为“开戏师傅”,这是属于编剧中最顶尖的一小撮,他们享有几乎和导演同等的权力,可以提出完整的故事构思,对一部电影具有“思想指导性”的贡献,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称呼被叫做“金牌编剧”。
能做到“金牌编剧”的人,大都该行做了导演,这也造成香港编剧人才一直很匮乏。
林宥伦可以算作是很特殊的第三类编剧,同时也是最给编剧这一行长脸的人,正常的导演和编剧到了他这里完全关系完全倒了过来。本来是编剧应该要无条件服从导演,可到了林宥伦手上,却是导演必须得无条件按照剧本来拍。
当然林宥伦的情况非常特殊,特殊到香港开埠以来就只出了他这么一位编剧,而且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光是因为编剧这个身份,所以林宥伦这些年虽然一直在有剧本面世,但大家都还是习惯将他看作电影制片人,甚至他武侠小说作者的身份都比编剧响亮,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编剧在人们眼中的地位真的很低。
编剧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不是短时间靠着某一两个人的成功就能改变的,但是编剧协会的筹建却可以从现在就纳入正规,特别是“二黄”的一死一病给了林宥伦很大的触动,他决定亲自挑头来推动这件事。
成立编剧协会看起来简单,林宥伦名声、能力这些都不缺,本来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