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写情第一(2 / 3)
“查老可知,这次【星岛】报业策划收购玉郞国际,于平海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林宥伦很随意地提了一句,金庸却皱起眉头。
上次在考虑【明报】接班人时候,于平海也曾入过金庸的眼,当时他向金庸隐瞒了自己在加拿大的一些不光彩的过往,后面被报纸揭发出来,使得他在金庸眼中的印象大打折扣,以至于现在金庸听到他的名字,就没有了继续这个话题的兴致。
“林生对此想必早有准备,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其实这次我找你来,是因为从董千里那里听说,你又有一部奇书面世?”金庸换了一个话题,说起了林宥伦的新作。
“查老可千万不要这么说,不然我都不好意把那书拿出来发表了。”林宥伦很谦虚地摆摆手。
金庸呵呵地笑道:“你要是不发书了,董千里非来找我拼命不可!”
林宥伦无奈地解释说:“那书只写了前半部分,本来是想等完稿之后,拿来请查老斧正,可现在这部分书稿都被董千里给拿走了,要不是我提前打招呼,没准这稿子就被他先斩后奏给发出去了。”
“这事不能怨董千里,他现在可是你的忠实读者,而你偏偏又诸事缠身,隔了三年才出新书,害大家一阵好等!”金庸玩笑似的批评了林宥伦两句,然后从书桌上拿起一叠书稿,“董千里已经把你这书夸得天下无双,说是情节令人击节长叹,不忍释卷,特别是写情堪称一绝,听得我也忍不住,所以就让他把书稿传真了一份过来,细细看来,倒觉得他所言不虚,不知林生你的下半部书稿何时能够写出来,可前往不要再让我们等上三年啊!”
金庸亲自出面催稿,弄得林宥伦实在是汗颜,只有当场承诺在近期将后面的书稿拿出来,这才叫金庸满意。
金庸对这半部书稿如此重视,是因为他觉得这部书和【昆仑】想要表达的主题很有一脉相承的感觉,而此前的【搜神记】虽然构思、笔触都堪称瑰丽雄奇,但在主题内涵上跟偏向于商业化,没有【昆仑】那般深刻。
【昆仑】中的梁萧是一个矛盾复杂而又非常真实的人物,他帮助元朝灭宋,却又为宋朝保住了最后的皇室血脉,在正邪之间来回变幻,进而塑造出了一个矛盾复杂却有血有肉的主角,特别是书中主角那种叛逆的气息,深受时下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而现在这部【诛仙】中的张小凡,性格更加深沉内敛,半部书稿正好写到他由正转邪,此书中反复探究的一个问题是“何为正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