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障碍(1 / 5)
“没想到,原来好玩的人还是挺多的。”看着一路飘红的销售成绩,尤其是加印的两万册很快也在市场上被消化,萧永由衷感叹。《日志》的定价并不低,由于运营团队强悍,相应的薪资开销也就高,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加上一流的版式设计和图片,精美的印刷,精挑细选的纸张,成本高昂。发行到五万册,《日志》基本能将人员开支、办公成本、印刷成本等摊掉。但也仅仅是这一期而已,前期的筹备费用,还有这一期制作所涉及到的那些形态各异的算盘的制作费用,还是得从广告收入里扣除,试刊第一期算到最后,毛利还不到三万块。
不过,这些似乎都不是问题。这制作得莫名其妙,完全不符合任何传统杂志概念的试刊能够取得的成绩,已经让各路广告主和代理商看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日志》汇总的一部分读者信息表明,《日志》的读者群非常高端。一般的杂志,定位于信息传播,将有用的信息传达给读者,但《日志》不同,它同样传达大量的信息,只是,这些信息并不太有用,但非常有趣。它传达的并不简简单单是信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旨趣。这让读者更容易被打动,因为杂志传达的东西直接而深邃,却又以最让人无从防备的方式而来。
但萧永还是在这样的销售成绩之后看到了一丝隐忧。其实,这期杂志也算是全体制作人员的炫技。大家都喜欢这个,尤其是现在的制作团队强大得不像话,做一本传统的杂志让大家实在提不起精神来。而这种炫技,则让大家兴致十足。但是,这么做太冒险了。一旦某一期杂志的制作有偏差,读者也很容易失望。另外,这样的杂志,读者会不断有越来越奇怪的期待,而满足这样的期待,会越来越难,直到将整个团队的想象力摧垮。一本杂志,面对这样的风险不太值得。
大家仔细讨论了之后,决定采用相对稳妥的策略,将一本杂志分成两卷,如同现在许许多多杂志采用的分叠形式一样。一半内容是常规栏目,而另一半,则是每次制作的专题。《日志》的专题量会很大,大到足以填满这么一本别册的程度。
萧永拍板同意了下来,即使这意味着成本上升,要挣到钱,足够多的钱,必须得有更大的发行量,需要更好的广告收入。大家略作规划,马上第二期杂志的各个栏目和选题就冒出来了。大概,这也得益于采编团队里大家平时一直在构想却从未能呈现出来的东西太多了,随便挑点出来,就够填满整个杂志了。
和编辑团队分配好工作,萧永又闲了下来,他需要和楚弘搭档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栏目,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