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之歌神 > 第316章 《乡村路带我回家》《稳稳的幸福》

第316章 《乡村路带我回家》《稳稳的幸福》(3 / 12)

时生出一种无奈的感觉,因为徐诺买的这些琴,尺寸都太小了,不是正常的尺寸,应该是模型类的乐器,就像他之前买的那把御琴坊出品的小吉他一样,这些小乐器都不是演奏用的,更多的作用是摆设。

唯有那把铃鼓状的班卓琴,尺寸稍微大点,但也应该是正常班卓琴中尺寸最小的那种,全琴的长度还不如他的胳膊,比徐诺待会那把吉布森的电吉他要短多了。

也不知道是徐诺被当地人骗了,还是觉得正常的乐器太大,不好往回买,才买这么多小乐器,这些小乐器基本上都只能当摆设品,没更多的意义了。它们的音色都很受限,没法像正常的乐器那样达到演奏级的效果。

不过鉴于徐诺一片好心,杜星河自然不会苛责徐诺白花钱买这些没什么意义的乐器。至少还有一件小号的班卓琴能给他玩。

把杜星河的礼物一股脑的送给杜星河后,徐诺便去洗澡了,在飞机上待了小一天,她需要好好的泡个澡放松一下。

杜星河趁着徐诺泡澡的工夫,将班卓琴的音给定好了,他以前没弹过班卓琴,但这种乐器和吉他算是同族,杜星河一上手就能驾驭自如。

虽然没弹过,但杜星河对于班卓琴的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是修过西方音乐史的人。

班卓琴起源于西非,在17世纪奴隶买卖盛行的时代,黑奴把它引进美洲新大陆。后来,班卓琴从南方的种植园渐渐传至美国北方各州,在拓殖者中流行起来。

1830年,一个名叫乔·沃克斯威廉的白人班卓琴师穿过维吉尼亚,开始了他的流浪音乐生涯。

此后,沃克斯威廉用树皮燃烧后的灰烬将脸涂黑,开始模仿黑人的一些滑稽表演,加上他高超的班卓琴演奏技巧,沃克斯威廉的表演在当时美国社会迅速拥有了大批白人与黑人观众,这种表演形式被当代音乐人类学家称为“黑脸娱乐”。班卓琴也在沃克斯威廉的带动下逐渐兴盛起来。

这些都是中国辛亥革命之前很久的事,应该没受到蝴蝶效应的影响,和上个位面的历史是一样的。

班卓琴在美国算是相当有历史意义的一种乐器,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有数千名班卓琴乐手都加入了当时的南北双方陆军,来随军鼓舞军队士气。同时,每次战役结束后,班卓琴的声音也算是对阵亡将士们的最高敬意和奖赏。

发展到现代,班卓琴一直在美国乡村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的乡村歌手经常用班卓琴和曼陀林搭配,来塑造乡村音乐的氛围。

徐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