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横扫各大榜单的《阳光总在风雨后》(2 / 7)
的话,赢得观众的好感还是第一位的。在这样的比赛中,志存高远的歌手必定是首先要考虑观众的喜爱程度的,因为这比赛越往后走,观众的支持度就越重要。专业评审只在前两轮的100进48,和48进24时起决定性的作用。等到了24进20时,比赛就要进行现场直播的赛制了,到时候场外观众的支持度将直接决定这个歌手是不是能留在这个舞台上。所以一开始就去博得观众的好感,这也算是一种策略了。
吴志龙也确实采取的是这样的策略,有庞大的年代音乐团队在背后支持他,吴志龙自然知道他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年代的团队是经过了很周密的考虑,并争得了吴志龙的同意后,才给吴志龙选了这么一条铤而走险的路。
上午的比赛吴志龙在观众那边拿高分,在评审那里得低分的现状,完全在年代团队的预期之中,也在吴志龙的预期之中。甚至,他在唱《翅膀》时,有一些音是故意唱的有点不在点子上,但又不在的很巧妙,一般人听不出来,就算听出来了也会觉得他是有感而发,完全投入进去了情绪,所以才会做出那样的表演。但专业评审一听就知道他是五音不全造成的。这样就会给观众评审和专业评审一个巨大的感官落差,让两方打分出现很大的分歧。而他只要保住观众评审这边的高得分就可以了。
吴志龙和年代的团队当然知道今天在场的观众评审到下一场48进24时就不会在了,他们在乎的其实不是今天现场的这1500个观众评审,而是未来将在电视机前看到他表现的那亿万观众。
《声动中华》的百强战和48进24的一对一对决都是以录像的方式先制后播,年代的团队考虑的是,未来播出时,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的感官会和现场的观众评审差不多,吴志龙翻唱歌王的歌会得到电视机前观众先入为主的一种好感,他们也会觉得吴志龙唱的很好。但当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专业评审给吴志龙打这么低的分时,一定会和现场观众评审的反应一样,那就是为吴志龙抱不平。人总是有打破权威的一种欲望的,特别是这个位面的老百姓,在经历过当年的大思潮运动后,对权威大多报以怀疑的态度。这感觉有点像另外一位面的大作家村上春树的“墙蛋说”。
在另一位面,村上春树在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发表了著名的“墙蛋说”——
“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正确不正确是由别人决定的,或是由时间和历史决定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