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伍拾玖(3 / 4)
李治当庭接到启奏,就派了军队救援,又有大批物资跟随。只是后续处理也并没有这样简单,房屋倒了还得重建,人死了还得入葬,若没处理好,引得大批流民蜂拥而至,尤其晋州距离长安这样近,如此一来,事情就会变得棘手了。
当夜,孙茗见他愁眉深锁,拿着笔提了又放下,知道他初遇这种事,实难入手,遂道:“九郎不如寻褚公等人商议?毕竟一人计短,他们总也有人治过此类事件,可以从中借鉴。”
李治将奏疏往案前一放,摇头叹道:“已派人着手去办了,虽然都有例可循,可是总觉得不能踏实。”
今年才刚刚登记就发生这种大事,显得好像触了他霉头,万事不顺的样子。
孙茗知道他这样想太过消极,就拿话引开:“如今晋州定是一片惨淡,九郎何不乘此派遣使者慰问?再行免税,好叫民众好安心地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
这也就是收复民心的大好时机。如今李治民望自然不能与李世民比较,但一点一滴升入民心,不也从旁的小事起吗?
李治听后大赞,忙奋笔疾书起来,又同意免赋税三年,又御笔亲提,予以压死的人家各赐绢绸散匹。
孙茗见他放了心,也自然安心,只是隐隐约约总觉得有什么事忘记了……直到李治将事情一了,正准备就寝,忽然叫她记起一事来,忙将李治推起,言道:“如此大规模的地震,孔有余震,九郎还是做些准备,以防万一!”
自从孙茗开始为他整理奏疏起,又时常参与这些对话,有时候又说得极有道理,李治显然越来越信重她了。
他自己是不了解何谓地震,但她所言的厉害关系他自然清楚,遂也不急着就寝,合衣起了身,叫王福来去传令侍卫,把褚遂良、李义府、许敬宗等人喊来,几人在太子书房筹谋,一经计较,李义府先领命下去了,直至天亮,几人同出太子府,直接行往太极宫。
事情果然未出所料,三日后又发生了余震。所幸早有所防,令难者及伤患及时迁徙,并没有造成更多的损失。
待事毕,也如李治一开始所言,给予晋州免去赋税,又派人前往发放粮食,帮助重建房舍,总算避之动乱。
也因为兹事体大,他并不完全放心由这些人去操办,就临时起用了孙茗的弟弟孙英为上镇将,从旁协助并记录相关事宜。此事还多赖孙茗提点,叫李治一时想不出人来就想到了孙英的头上。
说起来,孙英也份属于他嫡系一派,虽然相交未深,但总比前朝那些倚老卖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