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 > 第56章 祭天(一)

第56章 祭天(一)(2 / 4)

人都听他的啊!

都是天之骄子,就算承认赵秉安这个小萝卜头肚子的墨水确实比他们多那么一两分,但让他们什么都不做就俯首称臣那也不可能。赵秉安也没其他高招,直接一趟车轮战碾过去,无一败局,这才让所有人心服口服。也是他们这一对人好,没什么刺头,要搁在旁边解宾那一队,输了都不见得听你话,说什么都白搭。

魏世宁开头几天还经常来找他闲聊,不过在见识赵秉安那魔鬼般的训练量之后就识趣的不来打扰了。倒是赵秉安托他给永安侯府带了封书信,以安慰家人的心。本就沾亲带故,双方又有心接洽,很快便熟识起来。魏世宁虽然考上了太学馆,但颍川伯府这一辈仍是主领武职,要在禁军和京城几个驻军那里谋个实缺不在话下,但在朝堂六部的人脉就少得可怜了。魏世宁特别羡慕赵秉安,因为赵秉安就属于勋贵门里转型成功的二代,既可以和勋贵相交,文官那边的资源父辈们也都给打好基础了。尤其赵秉安身后还站着沈家和邵家,资源雄厚的让人恨不得上前咬上一口。

邵雍不只一次评价赵秉安狡猾如狐眼光如钜,他哪能看不出魏世宁这人埋在豪爽面下的虚伪,只是双方各取所需,他看重的也不过是颍川伯府在军中的势力。

其实,赵秉安心里一直对北疆战场有一个大疑问,百思不得解,他祖父赵汝贞上过战场,回来后赵家就由武转文了。抚远将军也是从北疆回来的,之后他唯剩的子嗣也从了文路,现在在北疆的诸多勋贵,虽然长子嫡子大都还在前线搏命,可要是细究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家已经开始往文官的路子上试探了,像魏世宁这样的次子很多都因各种理由被打发到外面的书院里来。要不是这样的巧合一再发生在赵秉安身旁,恐怕他一辈子也不会发现,因为实在是做的太隐秘了。

这样的情景让赵秉安不得不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北疆的战事是不是要接近尾声了,或者说,其实几十年前北疆的柔然鞑靼就已经被打得差不多了?要知道,当初太祖立国,吸取前朝文盛武衰,疲兵败将的教训,特特在北疆开拓了一片战场,拿北方那些蛮夷练兵,保养大朔兵锋。但这都将近百年了,每年北疆报上来的战功俘首都能组成一个小州县了,哪有那么多蛮夷源源不断的贡献出来,可,北疆确实是在连年征战,牺牲的那些勋贵英烈也不是能做假的。

国库为什么年年吃紧,一部分是因为这些年天灾频出,先帝又把家底败个精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疆的军费,三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每一天都是一个大数目。隔两年的春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