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对战江南(补)(1 / 5)
说起江南学子,这事就发生在去年, 当时还震惊了整个京城呢。
原本三年前, 祭天大典之后, 南北学术之间会有一个交流切磋。说的直接明白点, 就是江南三大书院会大张旗鼓的到国子监门口踢场子。以往数年,国子监都是惨败收场。当年柳大人担任国子监祭酒的时候就因为输的太惨,颜面尽失,不得已辞去国子监的教职。要不是永安侯府帮把手把人调到太常寺,说不定柳家早就败落了。
当时钟拱临危受命接掌国子监的时候,就暗下决心,待到下一次会比, 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 给他们北方儒学争口气。
结果祭天大典出了那么大篓子, 内侍监就跟疯狗一样见天在朝上抓人,今儿还站在旁边的同僚,说不准明儿就看不见了。京城里面人心惶惶,动荡了好一些时日, 这种情况下, 江南那边怎么敢来人,说不准就被卷入什么政治漩涡里去了,到时候不仅锦绣前程没了,说不定还要搭上自家几条命。所以他们的行程一拖再拖,直到这场风波过后,才在第二年启程赴国子监的约。
当时国子监全体戒备, 层层筛选,务求以最强阵容应对这次挑战。而通过四季大考,次次稳居榜首的赵秉安自然是个不能错过的人选,而且当时赵秉安刚统一太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馆首,最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国子监也希望借着这位小三元的运道打一个开门红。
赵秉安这个馆首来之可不易,苏煜那小子不知什么时候偷偷进了国子监,虽没在太学馆里,但就单凭他的出身,旁边也会有不少拥揼。原本就他一个收拾起来还没什么,但没想到苏家实在无赖,打完小的来大的,到最后,赵秉安几乎和苏家这一辈闲着的公子们都交了遍手。太学馆里的陆博士那是不用指望的,人家乐的在旁边看戏,再说当时的太学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赵秉安有才有能为不假,可他的资历委实不足以让所有人低头。四季大考,榜榜头名,但凡中间有一点松懈,可能赵秉安就压不住底下那些人,更不用提让他们心服口服了。
其实收服整个太学馆这件事,赵秉安一开始还真没敢想,毕竟从没这个先例,当时也是事逢巧合,算是被他抄着了。
原来当初,虽然江南大部队不能出发,但也有一小部分人手在祭天之前就已进京,他们当时迫于形势不得不滞留在北地,时间一久自然就会琢磨弄出些事来。京城里头不单儒学一家称雄,毕竟好些江南出身的大人,他们里面有族学倚仗的还是少数,那为了子孙后代计,京城里头也不能没有心学学院不是。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