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外戚(4 / 6)
在外面任人打量,自以为是无愧于心,却招来陛下十几年的厌恶不喜。嘲讽的是,自从太子学会藏没自己之后,不过三年功夫,朝堂上下居然一片贤明之君的赞誉。太子什么都想做的时候步步错,太子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尚未启程阳光大道就已经在前面铺好了,每回一想,就让黎涣中觉得自己可悲可怜呐。
老人家在东宫熬这几年心血也都快用尽了,之所以还不辞官,一来乾封帝和太子不放人,二来他得为东宫再掌掌眼,挑选几位宰辅清正之臣,不能让那群魑魅魍魉把太子身边的位子都给占尽了,否则他老头子死了都闭不上眼!
东宫藏书阁,黎涣中今日早早就到了此地,等着太子领进来的人,原本就一个赵秉安还不足以请动他老人家,只是永安侯府一门两位朝堂干将传闻都与这个侄子关系密切,尤其赵怀珏,那可是好友沈一鸣的得意门生,太子要能得其真心襄助,将来贤君良辅,大业可期啊。
“明诚见过太傅大人。”赵秉安进门之时便抛去了心中所有杂思,精神专注的施礼见人。
“毋须多礼,老夫与你师傅也是多年的交情了,想当初他可是信誓旦旦的说再也不收徒了,难得你小子居然能让那头老倔驴吞了自个儿的话。”邵雍教徒弟着实有一手,且不提分布两广各道的地方能吏,就眼前这个小的,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面容坚毅,两目清敛,行走间自带气度而不跳脱礼法,可见心里是个有主意的人。
关乎师傅,赵秉安就更得慎重了,邵雍已被扣在京城近十年了,再不扶持太子上位,他老人家有生之年恐怕就真的别想再见湖湘风光了。再说了,他那些师兄们的遭遇要是让师傅他人家知道了,非气死不可。
“黎老过誉了,明诚愧不敢当。”
话虽回的谦卑,但赵秉安这两年做的事可高调的很,不管是在国子监求学还是下苏州办差,件件都可见其心思之缜密行事之果决,最可贵的是这人平时并不张扬,黎太傅派出去暗查的人回报,私下作风更见沉稳低调,按说这妥妥的就是能臣干吏的料子,理当不会让黎太傅有何不满才对。
可偏偏太子没把刘谙那件事瞒住,当初私下议论苏阁老的时候没注意随口说了一句,让黎太傅听出话脚之后一拖二二拖三便把赵秉安卖了个干净。
前朝官员虽说不是一定要与后宫宦奴势不两立,但自古以来过往从密的那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事,再联想一下赵家那小子背后牵扯到的势力,黎涣中觉得自己非见一面,辨辨忠奸才能放下心。
现下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