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 / 4)
也是乖乖巧巧,不吵不闹,周大娘又想起周婉所说,她不得不来县城讨生活的原因,对她多了几分同情,对她也客气了几分。
永喜县城吃公家饭的人对乡下人总有点瞧不上,觉得乡下人穷、小气、粗野、不讲卫生,一张户籍犹如天堑,把吃公家饭的人跟土里刨食的人隔成两个世界。
这一年间,县城渐渐有了人气,除了每到季节挑着担子卖水果瓜菜的乡下人,还有陆续过来的一些南方人讨生活。
南方人多是有一门手艺,比如钉鞋的,做木工打家具的,做裁缝的小手艺人,在县城租了房子做些小生意过活。
周大娘对南方的手艺人倒是颇有好感,但是对乡下的农民却天然有股优越感,没想到吴英玉的孩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她虽然落魄到无家可归,却还是知礼数的。
她吃了半块饼子,投桃报李,去院里的菜园子里拔了一大把白菜给俩孩子:“我瞧着你们娘仨都吃了两三天的面汤了,连口菜也没有,奶奶送点菜给你们。”
杨桃儿甜甜一笑:“谢谢周奶奶,周奶奶最好了!”小孩子嘴巴这么甜,周大娘寂寞许久,对上一张天真无邪又眉目如画的小脸,心里觉得吴英玉这俩孩子倒是生的白净漂亮,随了娘,也不由的一笑:“你这么乖,奶奶再拔俩萝卜给你们姐俩。”
挑着个头大的拔了俩萝卜递给俩孩子。
姐妹俩谢过了周大娘,把厨房里的小板凳搬出来,坐在院子里把白菜全都摘干净,还把烂菜叶子扫起来。
周大娘坐在屋檐下观察着姐俩的举动,心里赞赏不已:真没想到吴英玉一个农村妇女,把孩子教的这么好。她家大孙子都小学三年级了,还没这点眼色,只知道憨吃憨睡,上天入地的淘气。
姐妹俩收拾干净了,就站在大门口等吴英玉,两人心里都紧张,很怕吴英玉第一次做生意失败,影响士气。
两个小时之后,吴英玉脚步轻快的回来了,杨桃儿远远看到她的脸色,跟杨杏儿说:“妈很高兴。”
杨杏儿脆声声喊了一嗓子:“妈——”吴英玉看到大门口站着的俩闺女,眼眶都红了,几步赶过来在俩孩子巴巴的眼神之下,笑着小声跟她们报喜:“妈今天挣了两块八毛钱呢!再差两毛就三块了!”
三块钱可不是小数目,一条的确良裤子六块钱呢,她加把劲两天就能买一条的确良裤子了。
俩孩子高兴的又叫又跳,兴奋的两张小脸蛋都通红。
杨桃儿大松了一口气,只要找到营生,她们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