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老三届(2 / 5)
是女孩,用着正好。”
不知为什么,姜茂松总觉得媳妇这话别有深意,似乎在暗示他什么?不过隔皮猜瓜,谁也猜不准,他还是比较相信这一胎是个女孩。
随着她渐渐显怀,大院里的人每天吃过晚饭,便会看到姜茂松陪着田大花在大院里消闲散步,有时也会走出大院,在周围街道上散散步。
不知是错觉还是怎么的,似乎外头那些狂热搞运动的学生这段时间低调了一些,原本走在街上,入目都是人群,震天的口号声此起彼伏,现在也会遇到,但总觉得那些带着红袖章、拿着红宝书的青年学生渐渐开始沉寂。
“学校大都复课了,文件要求复课闹革命,中小学生都回到学校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少人都要准备去农村插队了。”姜茂松对她说。
还没插队的,在这个关头也面临着离开城市,下乡去插队,尤其这两年中小学都停课,好多中学生们正该是下乡插队的年龄,相对于自己的去留和前程,运动的狂热似乎就没那么重要了。
知青,尤其是第一批,几乎都是当时最积极的红卫兵。
人,总还是要考虑自身利益。
初高中这两年毕业的、该毕业的,尽管学校停课,也许根本就没正经上完中学,可大手一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整天忙于文斗武斗的青年学生们便纷纷背上行囊,奔赴祖国西北东南的广大农村。
因此六八年之后的红卫兵组织跟之前的有了很大差别,不再鼓励“造反”和串联,大概更像学生会之类的组织。
这是中学生。大学生有所不同,这两年应该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停课,不管完成没完成学业,也都顺利毕业,到工厂去,分配工作,或者部分参军。
其实早在六七年的年底,就有要求中小学“复课”的通知,于是这些年轻的学生们余势慢慢减了,而现在,各个中小学校渐渐都已经复课,时隔两年,上课的铃声又重新响了起来,尽管课堂上知识远没有那么重要。
平安学校里复课的最初几个月,田大花有所担心,担心平安这样的半大孩子,回到学校,进入学生群体,未必就能老老实实上课,就又把他留在家里几个月。她一边安胎,一边教他读书写字,教他习武,姜茂松抽空也督促教他。
平安这两年来,每天都有固定学习练字时间,时间充足,竟然在她的督促下,让平安练出了一手非常漂亮的字,连大学老师的福妞都感叹,说平安这一手字写的,小小年纪,比大哥写得好,比她自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