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章只有更穷(2 / 3)
学梦。再后来,大嫂嫁过来,更是把家里掉出了贫穷的泥淖。
在家里最穷的时候,迟瑞一直在上学,除了吃得差点,他一门心思读书,家里大小事都不用他操心,他只管每个学期拿张优秀学生的奖状和年段第一名的成绩回来就行了,还真没受过苦。
对比王超的现状,迟瑞灵魂受到了深深的触动,顿时对家里人的感恩之心更甚。
“上清华的王超啊?哦,老王家那个有出息的孩子,住在村尾那里,你们从这条路直走过去,别开车,车过不去。我带你们们去吧。”
热情的村民道。
“行,那就谢谢你了大爷。”
叶秋桐一听车开不过去,也从车上下来,顺手把买的一些营养品也拎了下来,王超的父亲还在生病,既然上门,叶秋桐也不会空手,满满地采购了许多奶粉、鱼油这样的高档补品。
村里人看到叶秋桐,都不由震住了,他们没想到车里竟然坐着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子,一身打扮说不出来的好看,虽然不知道多少钱,但是那质地和布料,一看就是非常贵非常贵的,衬得她气质出众,高贵不凡。
“你们是香港那边来的吧?老王家这小子有出息,从小就刻苦读书,要不是他,你们这样的人物也不会到我们穷山村来。”
带路的大爷很开朗,话也不少。这个年代的人,觉得香港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地方,但凡出众的人、物都是香港那地的才对。
“不是,我们是国内的,不是华侨。”叶秋桐知道村民的心理,笑道,“我家小叔和王超是校友,听说王叔病了,趁着过年来探访他。”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你们虽然不是香港的,但是也一定是有本事的,肯定是从京城来的吧?”老者絮絮叨叨的。
叶秋桐也没有不耐烦,一路上回应着他的话,也多少了解了一些王超一家在村里的情况。
原来,王超在村里也算是极贫寒的了,由于父亲常年身体不好,只靠母亲一个人上山打柴、采点红菇卖支持生活,他读书很有天份,村里人看他这么厉害,每年交学费时,也都这个十块,那个五块的支持他,要不然,他上高中时连学费都交不起。
现在小伙子有出息了,竟然考上了全国一等一的大学,但是父亲病情加重,这下又为难了。除了治病的钱,上学的学费这学期他怕是也掏不起了。村里正想办法给他到镇里申请补助,也不知道能不能申请下来。
一路唠叨着,老大爷指着前面一座破庙道:“这就是王超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