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惊喜冲击波(2 / 3)
叶秋桐的这番话更是激动。
困扰茶农最大的问题,一直是他们茶叶质量不稳定,有可能这一季能做出几十斤好茶,下一季就做不出来了,基本上靠的是运气。比如当天偶然间掌控得当的摇青时间、揉制时的温度湿度等。
茶农也一直把制出好茶当成运气,运气好就能赚钱,运气不好,这一季就白干了。
现在一听赵教授的论文能解决长期困扰他们难题,大家登时眼睛都亮了,还有茶农在底下就喊了起来:“赵教授的论文要卖多少钱啊?我出钱买。”
“是啊,我们愿意出钱买。”茶农也不傻,他们也会算经济账。
现在一亩茶地的开发成本大约三百元,制成成品茶,连人工加上各种养护费用,一斤茶的成本在8元左右,当然,这是指能制成最低普通的茶来说,只有制出最低普通质量的茶,他们才能保本。
但是保本也等于白干了: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只不过最后都折算成相当的钱回来罢了,没有一分盈利。
不过,如果能制出七成以上都是铜奖质量的茶,他们估摸着最低一斤能卖七十多元,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利可图。二十亩茶山的话,一年才能有几万以上的盈利。
而几万块以上的盈利就很可观了,城里的公务人员一年才赚一万块不到,在农村,他们就能买地建房娶老婆,能办的大事多了……
所以叶秋桐关于论文的话一出,台下的反晌十分热烈。
当然,这也有点出乎叶秋桐的意料,她没想到茶农们反应如此机敏,看来,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变成主流的火热年代,就算是普通的茶农,也变得机敏起来,懂得要抓住商机。
“各位,不用钱,我母亲开这个论文的目的,就是帮助茶农们发家致富,所以她的论文将会公开印发,大家只要出买书的钱就行了,至于著书所赚的钱,我母亲将会全部捐给‘有气’基金会,帮助广大矽肺病患者,作为他们治疗及改善生存的费用。”
叶秋桐听下致辞,把茶农迫切关心的话题讲解了一番,顿时,台下的掌声比上一次更加热烈持久。
“这位赵教授真是仁心义举啊!如果不是她,我们池边镇也不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真是找准一个项目,做活一盘棋啊!”
池边镇的林镇长得意地摸着自己的下巴,对身边的宁远道。
他和宁远是通过在省里的表哥认识的,说起来,他的表哥就是吴相宜的秘书蔡远常,就这样七拐八弯的关系,林镇长攀上了宁远这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