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专家鉴定进行时(3 / 4)
身边,微笑着问道:“请问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我姓王。”
“哦,王先生,那请问您今天带来的宝贝是什么东西,可以给大家看一看吗?”林熙蓉看向中年人怀里捧着的东西。
中年人笑着说道:“我今天带来的是一件晚清时期的竹雕笔筒。”
林熙蓉笑着点头道:“很漂亮的竹雕笔筒,请问王先生,您这件笔筒是怎么得来的呢?”
“这件笔筒是我五年前,去外省出差,在一家古玩城看见的,很喜欢就买回来了,花了一万五千块钱。”
两人简单的聊了几句后,让大家清楚带上台的是何物,还有大概的来历。
“王先生,请到专家台那边,请四位专家给你看看吧。”林熙蓉道。
持宝人王先生大步流星的走过去,将自己的笔筒放在了四位专家的面前。
没等专家说话,坐在薛晨一旁的闫儒行就嘀咕了一句:“什么晚清的东西,隔着十几米远我都看出笔筒上的包浆不正,闪的光也太贼了,一点都不自然。”
薛晨轻笑一声。
观众台上不少都是古玩圈的老饕,也都是识货,点头赞同闫儒行所言。
也正如闫儒行说的一样,四位专家显然也很容易的分辨了出来,装模作样的拿在手里看了看,用了十几秒钟后,于得水才告诉了这位王先生鉴定的结果。
“王先生,您的这个竹雕笔筒不对,首先你看,这个雕工就很一般了,雕的是两个老翁在树下下棋,可是你看这老翁雕的多死板,眼睛都雕歪了,毫无美感,显然是车床批量产出来的工艺品……”
林熙蓉安慰了这位王先生几句,就将人送下台去了,顺便对着摄像机说了几句话,提醒大家出门在外一定要加倍留心,不要买到赝品和仿品。
送走了第一位持宝人后,第二位持宝人粉墨登场。
一位位持宝人不断的登场退场,带上来的藏品也是有真有假,有优有劣,好一点的价值百八十万人民币,持宝人欣然而去,有的则一文不值,持宝人黑着脸下了台。
当又一位持宝人登台,薛晨看了一眼闫儒行,因为正是闫儒行的万瑞古玩店里负责日常工作的老伙计。
当乾隆御用之宝一拿出来,满场皆惊,不管真假,来历可是够吓人的!
林熙蓉问道:“郭先生,请问您的这件宝贝是从哪里得来的呢?”如今也练就出了一些眼力的林熙蓉看着那方白玉的印鉴,感觉很像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