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还是太年轻(2 / 4)
“现在古玩店不好开啊。”李陵春感慨一声,“不像是二三十年前,那时的人对古董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市场上古董的价格相对较低,头脑清醒的大量购入,几年收购下来的甚至有上千件,十分了不起,可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是啊,是很厉害。”薛晨也承认,能够在古董市场还冷飕飕的时候就有胆量和眼力入场,大量底价收购的人真的很牛掰。
那时古董不是古董,就是垃圾,只要有钱,什么宝贝都能买到,光是想一想心里都羡慕啊,哪里像是现在,全民搞收藏,就是最偏僻山区的农民伯伯都知道古董值钱了。
所以说,现在是古玩行业的黄金期,但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时期,有能力的赚大钱,没能力的干瞪眼。
“现在得到好东西的渠道太少,太少了,随便一个民国时期普通品相的鼻烟壶,都敢要价十万以上。”李陵春感叹一句,“国内市场火爆,却便宜了一大批外国人啊,你应该也很关注新闻吧,现在每年有流失海外的文物被高价买回来。”
薛晨默默的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近几年来,每年都会报出几个相关的新闻来,国内的大收藏家上亿的价格拍卖流失海外的古董,虽然那些的确都是堪称国宝的好东西,可是,是不是真的值那个价位,那就仁者见仁了,反正他是不会那么去做的,不是没钱玩,而是感觉没有意义,还有种被外国人当傻子的感觉。
那些文物都是在二十世纪初期从国内流逝的,以大白菜价,近乎割韭菜一样成批的运到海外,现在一个世纪过去了,却以几百万倍的天价回购,不知道别人作何感想,他心里是很不舒坦。
“我看过报导,我国流失到海外的珍贵文物多达一千万件,唉,真是造孽啊。”李陵春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你知道卢芹斋吧。”
“卢芹斋?”薛晨沉默了少许,“当然知道,古玩界不是都很唾弃这个人吗,流失海外的古董一半都是经过此人之手,虽然夸张了,几十万件肯定有的吧。”
对于卢芹斋这个名字,普通人肯定没听说过,但如果对民国时期的文物方面有所了解,那肯定是绕不开这个人的。
很多人都知道将敦煌石窟国宝壁画和经卷卖给了英国人斯坦因的王道士,也就是王圆箓,无不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其从坟里挖出来鞭尸。
斯坦因初到莫高窟,以四块总重二百两的马蹄银,骗买了经卷古籍总共而是四箱,佛画织绣品五箱。
次年,法国人也闻讯来了,以白银五百两买走印本、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