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3 / 4)
,大概就是上头的兄长,成家一个,就分出去一个,父母最后就随着了小儿子。赵家就是这样。
这样按理说,该是赵吉一家居住在正屋里。不过当初给赵贵娶亲的时候,宋氏娘家放话了。若是赵贵住不上最宽敞的正屋,这婚事就不算。没有法子,方氏只得和赵吉商量。
赵吉向来是一个不大和兄长们争的,何况这还关系到大哥的婚姻大事,自然并不会让人为难,只是道:“这样也无所谓,只是娘以后随着我住,无论是东厢房还是西厢房,都太窄了一些。我须得和大哥说定,正屋里头分娘一个住处。”
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约定,方婆子虽然是跟着小儿子赵吉生活,吃饭也随赵吉一家。轮到睡觉却是要去正屋里这间小耳房的。
方婆子这时候正在纳鞋底,做的专心都不知道外头的事情。冷不防见王氏给她抱了一包东西来,还唬了一大跳。直到王氏笑吟吟地和她解释了事情的前后,这才明白过来。
明白了之后就满心欢喜了起来,与王氏絮絮叨叨:“果然是叫瞎子刘说着了罢!况且我以前也是场面上走过的,见过多少姐儿的面相,就没有一个越得过我们莺姐儿的。”
这也是方婆子吹嘘的老一套了,不过在她孙辈的所有女孩子里,她确实最得意赵莺莺。至于原因,和算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她是先宠爱这个孙女,才有后面算命的事的。
非要说的刻薄一些,都是孙女儿,何以分得出一个上下高低?只有两样,一个是情分,另一个是她看到了孙女们的前程。
她到底是跟着赵吉一家吃饭的,即使另外两个儿子有些孝敬,但也远远比不上赵吉的奉养。所以她一直都是帮着赵吉和王氏做些事。包括带一带小儿子家的几个孙子孙女。虽然大儿子和二儿子家的也偶尔搭把手,但绝没有专门带这一说。
情分都是养出来的,莺莺兄弟姐妹几个甚至是方婆子抱在被子里戒的奶水,其他的堂姐妹能比?
另外就是长相了,虽然《女诫》、《女论语》之类的书上都说娶妻最好不要颜色太好的。甚至说妻子生的太好了,于丈夫不利。但现实就是男人家总是喜欢家里浑家生的好一些。
所以女人一生的前程,大都在一张脸上。
特别是赵家这样的,没有什么钱财家世,想要攀上一门好亲事,靠的只能是她们自己操持家里好不好,以及长相了。
操持家里的种种技艺依靠的是后天学习,只要用心总不会太差。但一张脸只能是天生天给,好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