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6)
“六月涨, 七月断,八月沾...三月九月重阳天, 无事人莫到江边走...”
赵莺莺本在窗子底下打结子, 忽然听到一个唱书的艺人被请进了自家院子,耳朵里听了几句却不知道意思。只不过自家祖母却是很懂的样子,听的是连连点头。等送人走的是时候并没有拿钱, 而是装了一碗大米在唱书艺人的口袋了。
唱书艺人口里称谢,这才离开。
赵莺莺在窗户底下便问:“奶, 刚才唱书的说的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方婆子走近赵莺莺的屋子, 第一就是觉得整洁干净, 便称赞孙女道:“你们姐儿就是比哥儿讲究, 蒙哥儿单独开屋子住半年多了, 屋子不像样子, 每回还是蓉姐儿看不过眼了给收拾。”
赵莺莺请方婆子坐下, 先给到了一杯凉茶。
方婆子笑呵呵地喝着凉茶,慢悠悠道:“方才那唱书的艺人我本不打算请进来的, 如今咱们家的境况虽然比别人家好一些,但也没必要做这种消遣。只不过后头听他说话倒是有一些我老家乡下的口音, 一时心里不落忍。”
老人家说话有的时候就是说不上重点,赵莺莺也不着急,反正无事可做,一边打结子一边听祖母说故事也好。
方婆子一会儿说到重点了:“他那套唱书没什么意思,看得出来他本来也不是唱书艺人, 只不过会一点皮毛罢了。可能是这次遭灾之后家里没有着落,这才走街串巷做起唱书艺人的。我便干脆让他不用唱那些三侠五义的故事,唱些老家的点子春口就是。”
什么是点子春口?就是各行各业的行业切口,这些话不是行内人根本听不懂。不过时间久了,一些当地总结的民俗谚语也被称之为点子春口。
“春雨糟...”方婆子起头唱了第一句赵莺莺就不解了,谁都知道春雨贵如油啊,这怎么说‘春雨糟’呢?
王婆子笑着解释:“我可不晓得什么春雨贵如油,也不知道你小姑娘哪里听来的糊涂话。反正在我们这里最怕的就是春雨,一旦下春雨可不得了,庄稼的根都要烂在地里。”
这时候正好王氏走廊子下经过,便道:“莺姐儿恐怕是在书里学的,我仿佛记得是有这一句的。不过啊,这每个地方不同,说春雨贵如油的恐怕是北边了。咱们这种湖泽遍布的地区,凭他是旱地挖一尺异能见湿,哪里敢盼望春雨。”
赵莺莺恍然大悟,上辈子自己生活在北边,更多的生活经验也来自北边。那时候听到的总结的民俗谚语也肯定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