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3 / 7)
父,学着酿酒。他这个徒弟可不同于别的徒弟,别的徒弟签的文契差不多就是卖身契,自学徒起十年之内赚的钱都归师傅。因为学徒的时间短则两三年,长则十来年才能成,所以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毕竟不能让师傅白教一场。
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写的是十年文契,如果你真的打算只做十年的话,那几乎不用指望师傅教你真本事了。而且文契里面弯弯绕绕好多呢,哪里那么容易搞清楚。就像那些卖身给戏班的男童女童,大多也是十年的身契,落到实处的话,则会比十年长的多。
所以学手艺这件事大家都向往,毕竟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但是真正去学的人并不多,因为这里面是有风险的。没有风险的有没有?也有,只不过这就不是人人家里都能的了。
当年赵贵学木匠、赵福学厨、赵吉学染布都属于没什么风险的,因为他们是花钱了的。这就像是花钱上学学东西一样,人家是花了钱的,你教给人家一些本事,这不过分吧?
崔本家里的情况算是很不错的那种,所以崔本学的也就是最贵的那种。即一开始的时候各种拜师的礼节走完,然后学徒期间每年都要用钱,逢年过节的礼物也要记得,这样算起来一年的花销可不少。不过花钱也是值得的,据说他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酿酒了,若不是他家花钱多,师傅能肯这样下死力气教?
崔本扫了两姐妹一眼,在赵莺莺身上停了一下。他对赵莺莺有些印象,实际上在赵家搬家的那一次他就在厨房见过赵莺莺了,只不过当时他没有多想罢了。后来再见赵莺莺,这姑娘出落的一次比一次漂亮,他就是想看不到都难了。
平常他们这个年纪的后生也会议论一番谁家的大姑娘长的好看,谁家的小媳妇生的妩媚。他虽然不说什么,但是耳朵里可听了不少。一开始说到的那些女孩子他也会想一想,只不过对比还是小姑娘的赵莺莺就摇头了。
连一个小丫头片子都比不上,有什么可看的。
直到一日他听到了‘赵莺莺’这个名字出现在议论当中。
“太平巷子染坊赵家的那个姐儿,是叫莺姐儿罢,啧啧,生的好看呢!特别是那通身的气度,说是大户人家的大小姐都有人信!”
“什么大户人家的大小姐,说的好像你见过大户人家的大小姐似的!”
“我就是见过,我如今在大酒楼里头跑堂,夫人小姐见得多了!实在说吧,那些小姐还不一定比得上莺姐儿哩!”
“你这话我们不知道真假,不过那姐儿确实生的好,是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