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莺莺传 > 第140章

第140章(4 / 7)

欢喜:“赵三婶婶也是说的过了,不过是因为咱们两家朋友关系,本哥儿又是婶婶看着长大的,就像自家孩子一样,这才有这样的说法。也就是咱们两家私下说说而已,真要是让别家知道了,该笑掉大牙!”

大概是觉得这样说还不够给面子,又吹捧起赵莺莺来:“咱们本哥儿那几句赞算什么,都是亲戚朋友给小辈面子而已。真要说起来,还是莺姐儿硬扎!若是莺姐儿不好,哪里会有那些人家上门求亲。这可不是赞小孩子几句,是实实在在觉得好!”

这话既是好话,也是真话。就像是平常大家对一门生意一样,你觉得这门生意好不好?若是正在做这门生意的朋友问你,你能说不好吗?这当然看不出你是不是真的看好这门生意。

只有等到别人问你愿不愿意出钱合伙一起做这门生意的时候才能看出来——肯出钱的,那是真看好。不肯出钱的,这也明了了。连钱都不肯出,那还看好个鬼啊!

说了这些闲话,崔家大嫂又嘱托毛嫂道:“嫂子,这件事还得拜托你。我这边待会儿就去问我公爹,具体的要怎么安排。等一应定下来了,我就去找你。到时候麻烦嫂子再多跑几趟,和赵三叔赵三婶婶那边商量。”

毛嫂当然是满口答应,这本来就是媒婆最主要的任务,而且也是整个婚事中最繁琐最麻烦的一部分。跑来跑去的,有的麻烦人家能为这个磨上几个月——最后因为这些事协商不来,最后婚事告吹的也不是没有。所以啊,媒婆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挣的。

不过这一次毛嫂自己有感觉,赵家和崔家的婚事这上头应该不会有多纠缠——这既是直觉,也是经验。她经手了好多桩婚事了,自然也有一些自己的总结。一般来说,像赵家崔家这种小康之家,只要一开始的时候答应下来婚事,后面因为嫁妆、聘礼等事而告吹婚事,这种事实在少的可怜。

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又说‘仓廪足而知礼仪’,不是没有道理的。那些家中困难的或许心中也是爱儿女的,但是现实情况不允许他们在这些问题上放松。

女儿的聘礼不仅是女儿的聘礼,那同时还是儿子将来的老婆本,是家里紧急的补贴。如果多要一些,或许女儿就能不光着一个人嫁出去了,多多少少备一些嫁妆。媳妇的嫁妆也不止是媳妇的嫁妆,虽说当世的说法,媳妇的嫁妆只有媳妇自己能动用。但既然人都是自家的了,肉烂在锅里又有什么分别?

崔家大嫂送走了毛嫂,自己就往公爹住的屋子走。崔父是跟着大儿子住的,不过他懒得麻烦儿子,所以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