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2 / 7)
所谓杨府,指的是扬州八大盐商之一的杨家,这样的人家,订单自然不简单。掌柜的原来说为难,并不是假话。他们这种做上等绣品的绣庄,向来下半年是旺季。为了年下的各种年礼,多的是大户人家下订单。
而这种订单很多是年初的时候就下了的,到了现在中秋节过,中秋节这个小旺季的绣品也放了出去,绣娘们手里大都是有订单的。底下的小绣女多,挪一挪时间肯定安排的过来。可是这种活计根本不是她们应付的来的,到时候办砸了是活计是小,交不出绣品得罪了大主顾才是麻烦!
赵莺莺一边看花样子,一边听掌柜的说。这活计是腊月的时候要的,是一幅送子观音——杨府大小姐出嫁了三年依旧一无所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普通人家进门三年的媳妇一无所出尚且会有婆家人白眼,何况能和杨府联姻的人家,想也知道不简单了。
为了大小姐这个事情,杨府上下都是多有想办法的。送补药、送大夫,再到如今大夫药物没用处,转而求起神佛来了。各路神仙拜了一遍,各处宝刹名观还请了各种灵符,现在说是年礼送幅丝绣的送子观音,这也不算稀奇的事情。
赵莺莺看了看杨家所谓的花样子,其实并不是按照花样子做的图,本意应该就是一幅挂轴画。只不过这幅画样子很普通,实在想不通偌大的杨府怎么会用这个来做绣像的底本。
把自己的疑惑一问,掌柜的才解释:“这画是普通,可也是杨家大小姐的幼弟画的,原是对姐姐的一番心意。所谓心诚则灵,倒比别的好些。”
赵莺莺忍不住想,既然是心诚则灵,怎么不直接拜这幅挂轴?只不过这话就不用说出来了,真要是那样,她岂不是没有生意了?笑眯眯赞了两句杨府小少爷和大小姐姐弟情深,赵莺莺就算是接了这活计了。
按照文契上面说的,并不用那种最纷繁复杂的绣法。也就是这样,这才来得及腊月的时候完成。须知道,上次进贡太后的绣像尺幅和这个差不多,时间比这个宽裕了很多,可是却非常紧张。这一次时间少了这么多,要是还一样的来,赵莺莺就是神仙也做不完的。
当然,因此价钱上面也就差了很多了。掌柜的与赵莺莺道:“人家出的价钱是五百两,只不过这是连了外面的好木料画轴的价钱,再加上店里的抽成。行内规矩,就算是外面绣娘做,也只能让你二百八十两。”
这其实有些苛了,只不过这原本就是绣庄的订单,自然抽成厉害。至于说赵莺莺自己做了寄卖或者是指名她的订单,那倒是好很多。可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