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2 / 7)
绣品,不是称赞过?就是崔七奶奶的手艺。日后有什么困难的活计只管找崔七奶奶,要是她也不成,绣庄里的绣娘也没有指望了。”
征和有点意外,之前他是见过赵莺莺的绣品,可是那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现在看赵莺莺,是年轻少妇的打扮,论年纪绝不上二十岁,只得十七八的样子。要是几年前就有那样的手艺了,那也太惊人了一些。
这种惊讶放在心里,表面上征和与赵莺莺互相见礼。别的也不说,先看看这幅《送子观音》——这幅绣品其实不难,对照着文契和花样子看货,他立刻就能得出结论。只是赵莺莺一个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一点倒是颇让人觉得惊讶。
不过有先前那一重意外在,征和已经将赵莺莺当成是天纵奇材那一类。而有了这一重认知,现在有这些许意料之外,反而不怎么惹他多想了。
东西不算复杂,两边也是合作惯了的,征和细细检查之后点头。掌柜的便立刻写了账单文契:“崔七奶奶收好,这眼看着就要进腊月,年前总会结账,到时候我让小伙计把钱给你送过去。”
赵莺莺点点头,后又想了想:“我如今没有什么事儿,您这里要是有适合的活计就给我留下,等到出了正月,我总归还是要做事的。”
晚间的时候和崔本闲谈,崔本看了文契这才知道赵莺莺做小半年活计能赚多少钱。大为惊异:“小看了小看了,之前竟然不知道夫人这样能为。这样算起来,你倒是比我厉害的多!”
崔本的酒坊也是赚钱的,只不过到现在为止每年赚钱可比不上赵莺莺绣一整年的花,所以崔本才有这样的说法。
对于崔本的话,赵莺莺却不那么认同:“头一个,夏天我是不绣花的,那实在是难熬。另外腊月和正月也一般不要,那时候忙着过年,哪有时候做那些。其次,绣花赚钱我就算是做到头了,也不可能比如今还要赚钱了。倒是你的生意,前景大得多。”
其实崔本也是这么想的,听赵莺莺这么说立刻大笑起来:“媳妇儿这次做的是对的,家里也不差这些钱,你夏天辛苦那就不做。冬天要过年,休息也是正理!你要是有其他时候懒得做,放下也无妨。”
别的人要是知道老婆能这样赚钱,恐怕恨不得点灯熬油加工细做了。虽说这些钱都是妇人的私房,一般男子不会强行染指,可说到底,将来这还是自家的,肉烂在锅里的道理谁不懂?倒是崔本看得开,对此并没有什么兴趣。
赵莺莺心中一软,低声道:“我们两个过日子早就足够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