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2 / 4)
。比如今年宗泽他们这一科殿试的读卷官一共有八人,八人中有六人乃是内阁辅臣。时下内阁辅臣总共就只有六位,这也相当于整个内阁倾巢出动了。除了六个内阁辅臣之外,另外两人就国子监祭酒刘砥跟礼部尚书陈迪了。这些都可谓是大明帝国的实权顶端人物,策论里但凡有涉及跟他们利益相悖的国策建议,不用想也知道,还没见到皇上的面,就会被他们刷下去的。
虽说殿试不落榜,但要是给整到三甲,成了同进士,那也要命了,这次可是一考定终生,再无更改的。同进士无论出身还是日后的仕途都会比进士出身的差了好多,要不然,怎么会有“替如夫人洗脚,赐同进士出身”的嘲笑之语呢。
宗泽不敢怠慢。赶紧绞尽脑汁的想起了治国之策。又要出彩,又不能犯忌讳,真是戴着镣铐跳舞呐。
想着皇帝不是都讲究文治武功的,那就从文武两方面来说吧。今天要将思路理顺,给个大概的建议,当然也要出彩之处。不过,自己脑中那些一鸣惊人的惊世之言还是不要写了。俗话说的好,出头的椽子先烂。今次自己如果提出一些太过惊世骇俗的观点,估计自己这个椽子还没出头都会被人削掉的。
宗泽想了许久,方才在草稿上列下自己的劝政观点。既然说是至少不能低于八条,那自己多写几条以方便加分。
于是宗泽,就基于当今是社会现实,列了几点:请皇上要重视教育;要严格选拔及考核官吏;要加强军队建设,但是又不可穷兵黩武;要有大国之君之态,但不可因着名声而去做于民无利之事等等。
对着不要因太过在乎名声而造就悲剧这点,宗泽可是多写了好多。想着明朝后期,那从皇帝到大臣那种中毒般的文人自尊,造成的国家悲剧。本来明明可以稍稍妥协一下的,可为了所谓的风骨,搞得腹背受敌,国家分崩离析。
所谓风骨用在某个英雄人物上那是让人称颂的。但如果一个帝国的决策层天天想着风骨,而不想想风骨背后所要付出的代价,那就是国家民族的悲剧了。
对着这点大书特书了一阵后。宗泽又想着在现代时看到的明代后期皇室选的皇后妃子出身过低。其中平民出身还算好的,有的妃子甚至连自己的姓名来历都不知道。
麻雀变凤凰确实可以让无数人羡慕,让无数人有跃龙门之心。可是,这样的女子很多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都说母亲乃是民族的未来,这句话还真不错。君不见,明朝后面的皇帝一个比一个荒唐,宦官专权,这其中很大的程度都是因为,这些本应履行母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