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7)
李瑁自从韦昭训走后便一蹶不振, 又回到了闭门不出的样子。他整日闷在屋中,似是在看书, 可那书页常常半天也不翻一下,人也呆呆地,不知在想着什么。
这时,有人来传话,说是宁王府来了人。他强打精神传了那人进来, 听明来意, 低着头沉思许久, 慢慢起身去书案上提笔写了一页纸,轻轻折好封了,交给那仆从。
将那封信递出时, 他略一犹豫, 似是想要收回,仆从一愣, 迟疑的看了他一眼,不知接还是不接。却见李瑁那只手悬在空中, 终究还是将信给他, 低声说:“请王妃把这信交给韦家吧。”
眼见那仆从走了出去,他的心仿佛空了一般, 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原本曾有一人的地方, 此刻像被刀剜出一个缺口,而下刀的,正是他自己。他颓然的闭上眼, 仿佛又回到了黑暗中,再也见不到阳光。
元氏拿了那信便匆忙回了府,径直去了玉茗院中,见她正焦急不安的在屋中等候,忙掏出信交给她。
玉茗将那页纸掏出来看了,上面的字迹正是李瑁所写,可她看完信,难以想象这便是他要对她说的。他说自己因那前尘旧事,不打算再娶王妃,宁愿一个人逍遥自在,也不愿别人扰他清静。还说她总归是要嫁人的,便不要在他身上消磨时光了。
元氏见她面色苍白,也猜出这信中写的大概是诀别之话,宽慰道:“如此也好,这样你便可死心了。”
玉茗摇了摇头,轻声说:“他是故意说出这种话来让我死心。他明明最怕独自一个人在屋中,明明那么想让人陪着他,却为了我说出这样的话来。”
她闭上眼,将那泪水忍了回去。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她必须要见他一面,就算要逼着她走,也要他亲口说才行。
她请元氏再帮一忙,寻个合适时机装作无意跟父亲说寿王写了信来,她看后已死心,唯有这样,父亲才有可能放心让她出府。
元氏应了。果不其然过几日韦昭训问起她玉茗可有何动静,她便将那编好的说辞说了,再加上玉茗这几日闷在屋中不肯出来,更让韦昭训相信这个女儿已经受挫,估计过段时日便可将寿王这人忘却。
眼见着又要到寒食节,一家人都要上山祭扫,待下山时,元氏便提出拉了玉茗去逛西市。韦昭训见女儿这些日子憔悴不少,心中不忍,也想让她多散散心,便允了下来。
玉茗一到西市便跟嫂子分了手,急匆匆的往十六王宅那边去,她先去了寿王府,却被守卫拦住,说寿王不在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