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分田到户(3 / 4)
公子要的是土地,是财富,那本官就要点政绩,这一点,王公子不会不同意吧!”
“怎么会,你我合作,本就互惠互利,不仅如此,本公子在马邑城周边还有十几万亩田地,雇佣的佃户里,有许多都没有户籍,就一并送给孙长史做政绩了。”
王旭也算是个大方人,知道这个合作想要长久稳固的保持下去,就必须跟孙享福互惠互利,好处他一个人占的话,孙享福这种人是不会甘心情愿跟他合作的,之前他大哥王麟不就是招揽失败了么。左右不过是给官府交些人头税的事情,花不了几个钱。
有了王旭的许诺,他属下带过来的几个人也知道该怎么办事了,目前孙享福跟他们的主子是合作关系,他们自然的要卖力,还别说,自他们在各处县衙上任之后,短短几天,衙门的运转就开始慢慢走上了正轨,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即痛恨世家,又不得不用他们治理国家的原因。
整个朔州地在孙享福见过王旭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连随同李绩大军一起到来的民夫孙享福都没有放过,先是给团结营将城内营房改造了一番,一水的砖瓦房,火炕大通铺。
由于这里原先是梁师都过万兵马的驻地,规整了之后,地方很空旷,孙享福除了给团结营建造了足够大的室内和室外训练场之外,还将好多地方改成了库房,和一些可以养殖的农舍。
现在他可是有管军的权利的,当然,如何训练军士,带兵打仗他不会管,但士兵的日常生活他是要管的,毕竟,虽然只有三千人马,但这却是朔州财政最大的一笔消耗。
朔州现在一穷二白,根本没有钱粮拿出来供养他们。所以,孙享福就想到了一个明朝时期才会实行的制度,军屯制,在未来,团结营的军士将会常年服役,在服役期间,除了早晚出操之外,他们还要负责耕种孙享福划给他们的五万亩田地,平均分摊下来,每人也就十多亩,比这个时期普通农夫的耕种量少了好几倍,这是因为孙享福认为,五万亩田,精耕细种的话足以满足他们的口粮消耗,毕竟,他划给团结营的是熟田,用自己教授的种植方法耕种的话,五万亩地一年至少可以产出二十几万石以上的小麦。
一石小麦差不多就够一个士兵吃一个月的了,三千人一年的口粮消耗不会超过五万石,多出来的十几万石,可以换豆料喂马,可以当做军饷福利发放,还能饲养一些鸡鸭猪等,来增加肉食,只要不出现将官贪污腐败的问题,军屯田地的产出,足够供应他们消耗。
对于这个所谓的军屯,郭破是举双手双脚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