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农圣 > 第228章 再来一计

第228章 再来一计(3 / 4)

三类地,直接没有限制耕种要求,因为那本就畜牧区。

这也就是说,各家买多少地,需要准备多少劳力,自己得有个预算,孙享福对数值也有了一个大概估计供大家参考,第一年因为要开荒,平均每个青壮劳力二十亩为宜,开成熟田之后,次年,每个劳力负责种植的熟田也不要超过三十亩,因为有都护府衙门的技术指导,种田不是那么粗糙简略的事情,产量,也不是目前中原之地可以比较的,这样平均算下来,每户六十亩左右,比中原地区种永业田的人少种二十亩,比关中地区种完自己的永业田,还去佃别家的田种的人,轻松了至少一倍。

不过,即便是这样,大家也觉得能够接受,在农耕方面,谁也没有资格质疑农门掌门孙享福,因为他已经多次的证明过自己了,有实例可以看到。

以朔州之地今年的麦子普遍四石以上的收成来看,这些世家,拿了地之后,组织农户去到关外种植是妥妥的有利可图的,毕竟,一户算两个壮丁,以最低的四十亩算,一年的收成也有一百六十石以上,两个壮丁一年能吃多少?算上小孩,吃三十石粮食撑死了,这样,一户百姓一年至少能给主家创造一百五十多石粮食的收益,这还不算第二年种植三十亩熟田以后。

而且,在这些世家子的心里都有一笔账,等以后田开出来成熟田了,他们最终还是会让这些农奴们种植和关中差不多大小的田地的,那收益可就比在关中种植田地划算多了,关键是,关中的田地大都有主,你有钱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大量田地的,而且田地种植起来之后,是要交税的。而关外,免税三年,三年以后的税率,也比中原底一半。

越是按照孙享福在报纸上给他们列出来的计算方式来算,他们越是觉得这里面有利可图,当然,唯一的担忧是关外种地够不够安全,不过,当去关外的人形成一股潮流的时候,大家也就不怕了,毕竟,自从李世民上位之后,大唐对外的战绩摆在哪里,全部是快胜,大胜。

去年十月阅兵的时候,兵马那叫一个强悍啊!这让他们对朝廷的军力十分有信心。

最最最关键的是,孙享福给最好的一类地的起拍价,才十文钱一亩,不到关中一亩田地的百分之一的价格,二类地,更是直接降半,五文钱一亩,三类田,则是以最低货币值一文的定价起拍,租借另算,这样的漏,谁不捡,谁是傻子。

三类地的价格,便宜到让世家子们笑歪了嘴,脑海里都在臆想着,自己只拿一车铜钱,就把关外的千里之地买到了的画面,这能不爽死?反正朝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