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农圣 > 第305章 对策

第305章 对策(4 / 5)

一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是兴奋的,孙享福的计策,到了现在,总算是起到了实际性的作用,然而,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因为,朝廷上面争吵的方向,从新政,演变成了相互攻诈,这可不是什么好局面。

孙享福的陈情报告和处置方案,李世民早前一天就看过了,李世民的看法跟他是一致的,必须先保证朝廷改革的顺利进行,北地的开发稳步推进,所以,李世民在大殿之上宣布,此事,等他北巡的时候亲自处理,而且,在朝堂上确立了他北巡的时间,五月下旬。

也就是说,在五月底之前,朝廷的改革制度,必须完成,时间只剩一个来月。

然之后,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原本在一些蝇头小利的纠缠不清的世家系官员,都不纠结了,选择了听从朝廷安排。

将自己的职田,食邑,封地交出来,无非就是这些官员们丧失了对各种资源的掌控权,其实,他们的利益,已经在俸禄上补足给了他们。

就拿王圭来说,他的官职是侍中,三品,但有永宁郡公的爵位在,以高的算,按照从二品官,贞观朝加俸以后,他的俸钱是一百二十贯,俸米是六百石,以市价,差不多也是一百贯左右,职田产出,算两千石,以市价算,也就三百来贯,还有仆,役,车马等补贴按市价算,差不多是百把贯的样子。

另外,新增的什么鱼俸,衣俸,碳薪之类的,加起来,也算个百把贯,一年的总收入加加埋埋,不到一千百贯。

而现在,朝廷给他开出的月奉达到了五百贯,一年可是六千贯,足足翻了六倍以上!他还有什么不满足?

当然,高俸禄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只是争对实职主官,王圭如果没有侍中的实职在的话,也拿不到这么高的工资。

像正一品实职主官,在这次改革中,月奉定为八百贯,可真正拿这个工资的,一个也没有。

因为大唐二品以上,不设实职,哪怕你是亲王爵位,没有实职,每个月也只能拿个六七百贯的俸禄。

比王圭的工资高些的,也就那些有实职在身的国公了,大多能拿到将近六百贯的月俸,尉迟恭这样的,差不多七百贯,这是因为加在他身上的勋爵多了,李世民将他食邑折算出来的钱加成在了他的俸禄里面。

至于六部尚书,工资则都是在四百贯左右,三品往下的,从下,从上,正下,正上,每一小品级相差十贯。那么一个大品级,相差就是四十贯。

地方主官,有补助加成,像七品官,在朝堂的话,差不多是两百四十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