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农圣 > 第335章 文化阻击

第335章 文化阻击(4 / 5)

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而长孙冲在定襄,则更像是一个光杆司令一般,完全是依靠他不断努力树立起来的个人形象,以民心自觉的方式在治理这座城池,这可不是什么长治久安之法,一旦长孙冲被调离,这座城池,很快就会乱起来。

“房相言之有理,臣附议。

陛下,长治久安,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之上,定襄的发展,现在全靠着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长孙冲的信任,而产生的一股冲劲。

这股冲劲很难得,但肯定会有过去的时候,咱们应该趁这股劲头没有过去之前,给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这里不会因为一些原因,再度变的混乱。

所以,大量的派官,把民政,律法,文教,各方面都管起来,很有必要。

另外,臣对朝廷今科取士,也有一些建议。”

房玄龄指出了定襄城的一些问题,却是与孙享福心中所想相合,他作为安北大都督,定襄刺史的上级主管,其实更应该考虑这些问题。

闻言,李世民点了点头,就刚才他在新城工地巡视的那一会,看到劳作的百姓们看长孙冲的眼神,他就有了一些反思,关键点却是被房玄龄点了出来,大唐不能让一个地方完全靠人治,这样很危险,因为人治充满不确定性,一旦有挑事者刺杀长孙冲,这里瞬间就乱了。这可是一座未来人口将超过三十五万的大城池,一旦乱起来,就不是小事情。

“有何建议,正明可以直说。”

得到李世民的首肯,孙享福想了想,才道,“其实很简单,咱们北地,不需要哪些只会掉书袋子的官员,治理北地的方法,与治理关内汉民城池也不一样,朝廷应该根据当地需求来取士。

臣以为,文化好的人,未必就会治国。

会读书和会施政,会管理民生,其实是两码事。

所以臣建议,科考应该不以考试成绩论高低,只要他是个品行兼优的人,能够识文断字,懂基础算学,就有被录取的资格。

而所有被录取的人,也不能给予官职封赏,只是给他们一个学政实习的机会,通过一年,或则两到三年的学政,实习,由当地的主官和百姓来共同判定,都认为他有管理政务和治理地方的能力,才实际授予官职。”

孙享福这个建议对于历史上可能出现的科举制度来说,简直就是颠覆性的。

唐朝是科举成型的重要时期,一旦这个建议被李世民采纳,形成制度,那么,读书人只需要通过考试,就能一步登天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