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农圣 > 第345章 新劳动管理和税收制度

第345章 新劳动管理和税收制度(3 / 4)

构,还是一个解决劳动纠纷的机构,雇佣,或者被雇佣的一方,有什么权益受到了侵害,产生了什么纠纷,都可以来这里告状,这里会负责审理,调查,和处理,有它在,就能保障整个劳动体系的运转。

孙享福意外的在办事处的衙房外看到了微服而来的李世民和房玄龄。

于是,他把刚才褚遂良讲的话,又跟他们两人再讲了一遍,听完之后,李世民和房玄龄都觉得,这个制度,将来必须要在整个大唐推行,因为,它确实能很好促进地方管理,还能强化税收。

要知道,在古代,收税可是个非常庞大,且不好干的业务,以前,农税一直是大头,因为田地在哪里,人就要在哪里种,那么,你的税收就逃不掉了,这种逃不掉的税,最好收,官府当然是紧着这里收。

其余的,如工商税,都不是很好收,工人去帮人做工,薪资几何,根本不会报给朝廷,朝廷也不会知道一个工户一年干了多少天活,收入了多少,税收的标准,就无从谈起,一般都是每年征调他们去帮朝廷干点活,就抵税了。

而这种签订劳动协议,根据协议薪酬,自行报税的方式,就很能解决工人税收的问题,这样,朝廷在实施公民制度后,诸公对于税收方面的担忧,就解除了。因为,从关中的情况来看,有很多贫困地区的老百姓,都选择弃农从工了,这是农税降低的主要原因。

而他们弃农从工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所种的田地里产出不多,不能帮他们实现富裕,反而去帮人家做工,却能拿到不错的报酬,比如在渭南新城的那三十多万劳工,原先可都是关中最贫困村落的人,在原本的田地里,往死里种,也就最多混个不被饿死,现在去工地上去做建筑工,每个月,管吃管喝,还能拿一贯钱,这样,谁还想回去种地?

这就是公民制度实行的另一大好处了,他会让老百姓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就业,不会像以前一样,把大家框死在一块土地上种地,有些土地确实很贫瘠的地方,你再怎么种,产出都不会大,这就会让这个地方的百姓穷了一代又一代。

这种现象,在大唐全国各地都大量存在,在一个连田地里种什么,都是由官府说了算的时代,百姓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

现在,如果关中也像善阳这样实行这一套税收政策的话,朝廷在农税方面损失的,在工税这边就可以补回来了。

看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解决税收问题的办法,让李世民险些都忘了自己找孙享福要说的事情了,等许敬宗来衙门找孙享福汇报工作的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