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农圣 > 第378章 农部的工作

第378章 农部的工作(3 / 4)

在朝堂上的地位,正好,孙享福是技术型人才,不太想一直纠缠于政治当中,只等大唐把目前的战争时期挺过去,安定下来了,他就能好好种植几块试验田了,政治方面,全部交给韦挺来处理,也不错。

好生想了想,孙享福才道,“按照陛下的构想,农部不仅要管全国百姓田地的种植,还要管粮食仓储,咱们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国耕地情况掌握,今后,老百姓的田地里种植什么,咱们的指导意见很重要,合理的调控安排,才能不让老百姓扎堆种植,导致产量过剩,或许需求不够的情况。”

听说农部管粮食,韦挺顿时高兴了起来,掌天下粮仓,那可是重权肥差,不过,他已然是想多了,孙享福所说的仓储,并不是所有粮食的仓储,而是应急保障粮食的仓储。

昨夜孙享福跟李世民提到了大唐这个国家最容易被什么东西打败,答案是‘自然灾害’。

为了保障这个国家不被自然灾害击倒,孙享福建议设置常平仓,这个制度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汉朝称其为‘平准法’就是有朝廷出面,贱收贵卖粮食,桑麻等物,来平抑物价,李世民在去年关中大灾之后,下令全国州县置义仓,即百姓每亩田地纳二升粮食储备在义仓里,等以后灾年的时候,免费借贷给百姓。

然而,孙享福觉得,拿百姓的粮食借贷给百姓,有点扯,他建议李世民将义仓制度与平准法相结合,在市场粮食价格过低的时候,采购储备一定量的应急保障粮,然后在应急保障粮食足够了之后,再发挥一些平易粮价的作用。

从过去的市场行情可以看出,秋收前的粮食价格,和秋收后的粮食价格有较大差异,这种价格差异,往往都是叫老百姓吃亏,缺粮食的时候要用高价买,田地产出的时候,大家粮食都多,又只能低价卖。

等这个有调控功能的常平仓设置起来之后,老百姓就不会吃这样的亏了,首先,库里有一定量的粮食会,保证大家即便是受灾,都有的吃。

其作用是,百姓缺粮食的时候,不用去市场上高价买了,只需要去常平仓借贷,秋收之后,用新粮还上就行了,这就让所有喜欢囤积居奇的商人,无法在百姓必须要的粮食上做文章。

只是转变了一个方式,就能解决底层百姓的用粮问题,还能保证常平仓里一直有新粮储备,这一建议被李世民当做神策,当即便采纳了,既然建议是孙享福提出来的,那么就由孙享福来执行了。

所以,农门在每个县的吏员,除了要向上一级汇报本县的农耕工作之外,还要管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