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朝堂新气象(2 / 4)
次科举取中明法科考生的数量,应该会高达八九成,因为您这边在地方,还是一片空白,而朝廷的要求是每个县都要有一名法官,一所法庭,这样,法部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的缺口可就十分巨大了。”
法庭,法官到县,其实就是皇权到县的一种象征,即便这样做的投入比较大,但李世民也觉得必须要做,在人员不能到位之前,新一批的法官,也会先派往人口较多的上州,上县去上任,之后,再逐步的向中下县发展,这个过程,只怕要好几年,魏征,倒是有时间慢慢来理。
魏征就是这个目的,点了点头,又道,“今日只怕有官员会上奏陛下,说科举取士的事情,你可要有准备了。”
“是法部官员?”孙享福有些意外问道。
“非也,法部新立,大多数官员品级都有所提升,现在为了尽快将职权体制构建起来,忙的不可开交,哪里有时间关注科举的事情,上了朝,你便知道了。”
大臣之间,尤其是够资格上朝的大臣,要弹劾说事,一般都会事先商量好,临时起意的情况很少,可一旦相互商量,就会走漏消息,魏征作为原本言官之首,掌握的最多的就是这种消息,不过,现在法部成立之后,他们的职权全部变了,已经丧失了闻风奏事的权利。
所以,在朝堂上打嘴仗吵架,相互攻击的事情,现在基本没有了,现在多是各部官员对一些新的政策,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因为现在你要举告谁谁谁的不法事,直接去法部衙门举告,由刑部取证,法部审理,给皇帝批阅就行,没有这一块乱七八糟的事情,朝堂就逐渐的变成了真正的商量国家政治的地方。
别看原先的六部变成了十部,貌似增加了四个部门,其实,现在上朝的官员,比以前少了差不多一半,除了三省十部在京主要官员,以及诸卫实权的主要将领以外,其余杂牌官员大多都没有了,加起来也就一百来号人而已。
话头说到这里,皇城的大门已经打开了,魏征喝掉了杯中的奶茶,带头下了马车,杜正伦和孙享福随后跟上,与众多汇聚过来的官员相互见了礼之后,本想再跟魏征再说道几句的,却被尉迟恭这个老货一把拉过去,索要自行车。
“自行车没有,乐队要不要拿一个去玩玩?”
“乐队?”
即便尉迟老黑的神经随时处于大条状态,也被孙享福这样的神转折弄的有些发懵。
孙享福边走边道,“我准备上奏陛下,建立文工团。”
“啥是文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