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农圣 > 第397章 张公瑾出征

第397章 张公瑾出征(2 / 4)

,这也是一种胜利。”

“这一点老夫知道,老夫有高德在手,到时候会利用他,将那些无法给战事出力的妇孺小孩先走海上运往莱州,只留青壮士兵与渊盖苏文作战,如此的话,那些家属撤离到了大唐的士兵,便再没有退路了,必定会奋勇杀敌,以期给渊盖苏文造成损失,即便最终战败,那些高氏的残兵,也只有投靠我大唐这一条退路,结局你知道的。”

“原来皱公早有谋算,这我就放心了,如此,我便在莱州等地让人安排接应的事情,对于人口,咱们可是多多益善呐!”

“老夫知道你满脑子发财计,缺的就是劳力来实现,所以,老夫不会在那边大造杀孽的,没什么别的事,你就先回吧!老夫早一点去高句丽,也能多为你弄些人口回来。”

待得墨迹干好之后,张公瑾便催促孙享福下船了,孙享福抱拳与之道别后,在岸上目送了快船离开,心中感慨万分,能上凌烟阁的功臣,果然个个都了不得,张公瑾这份一心为公的心情,就值得人敬佩。

而孙享福之所以这么在乎高句丽的人口问题,除了因为需求之外,是因为看准了人口就是高句丽的根基,它是这个时代亚洲地区人口仅次于大唐的国度,有民一百多万户,从青壮男丁编成的军队数量都有五六十万,就可以看出它的总人口数,至少也是五六百万以上的规模,大唐即便是将突厥和东北四部囊括其中,也不过是三百万户左右,一千几百万人口而已,跟他们打消耗战,很容易伤筋动骨。

还有一个方面,高句丽的人口到了大唐后,完全不会有不适应的地方,首先人种特种就是一样,再一个,他们早就进入了农耕社会,许多人说的还是汉语,普通百姓的文化程度,甚至不输给大唐汉民百姓,是一种拿过来,直接就可以做生产主力用的优质人口,孙享福当然不想放过。

回到府上之后,孙享福给魏征去了一封信,约他去幸福村做眼镜,顺便跟他谈一谈山东那边的事情,他作为山东大部分中小地主的代表,能够给接受高句丽百姓提供很多帮助,不过,孙享福并不打算让山东地界的这些世家消耗掉高句丽迁过来的人口,因为那里离高句丽太近了,百姓们有可能想着逃回。而关中百姓如今正面临进入工业化的转型,大量原本开发好的土地需要人来耕种,由熟悉农耕事务的高句丽百姓来补充最为恰当。

次日,整个长安城内都比较热闹,因为是科举放榜的日子。

铜锣传榜,宣旨的官员,带着锦缎红袍,高头大马,在城内各处寻找各科获得前三名的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