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又上朝(3 / 4)
孙享福又道,“陛下,荆襄之地,之所以出现匪患横行的局面,原因有二。
其一,是当地湖区纵横,水患频发,各地的老百姓,无力抵抗灾难。
其二,是老百姓在受灾之后,求告无门,别无选择,只能落草。”
李世民闻言故作不知,问道,“求告无门?这又是为何?”
其实,那些百姓为什么去做水匪,地方豪强是如何坑害的他们,孙享福在给李世民的密奏里,写的清清楚楚,李世民,也绝对相信那是实际情况,然而,他现在并没有打算大刀阔斧的对付这些地方豪强,所以,明面上,孙享福并不会拿出来讲。
而他所说的这两点,只是想在朝廷的方面,为其它地区活不下去的百姓们,开辟出一条能够在关键时刻救命的渠道。
“陛下,百姓受灾,就会造成某一地区瞬间缺粮,那个时候,他们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找官府求告和有粮的大户人家借贷,咱们先说那些有粮的大户人家。
灾难的大小,持续的时间,是没有人能够预估的,这些有粮的大户人家,一般都不肯借贷给那些受灾的百姓,一是因为他们自己也在受到灾难的威胁。二是,他们不相信百姓的还债能力。”
孙享福这么说,朝堂之上,很多地方世家系的官员,便纷纷点头,这可是给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开脱,那么,今天的板子,就肯定打不到他们的头上来了。
然之后,孙享福接着道,“所以,要根治这个问题,百姓们只能靠向官府求告,如何让老百姓快速的获得口粮呢?
此前,陛下设置了义仓,在丰年的时候加征百姓的粮食,在灾年的时候,借贷给百姓,这一策略有很多弊端。
比如山南道地区,有一个县,半县受了灾,半县没有受灾,百姓们在丰年的时候,都缴纳了义仓粮食,在灾年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粮食要涨价,不管受不受灾,全县的百姓,都会跑去义仓借贷,因为不借就亏了啊!这就会致使,真正受灾的百姓,得不到及时的,足够的粮食救济,要知道,一个人,可经不起几天饿的。
而在新政之中,设置的常平仓,却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常平仓不是向百姓加征粮食,而是在丰年的时候,用钱购入百姓手中的粮食,在灾年的时候,再平价出售给百姓,这就会很大程度抑制,灾难发生后,粮食价格暴涨的情况出现。
当然,光有一个常平仓还不够,因为不是所有的百姓,手上都有余财,可以购买常平仓的粮食。
那么,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