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农工商学院(3 / 4)
于其它地方的开放风气,最具备建立商学院的基础条件,如果他朱家能够执商学院牛耳,那么,进一步发展壮大,就指日可待了。
“众卿的一片忠心,朕尽知矣,房卿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李世民这么问,就是觉得可以了,但对于朝政,他尽量保持不直接做决定,这样就能避免他与朝臣的对抗,这是这几年当皇帝之后,李世民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
房玄龄自然是能听的懂李世民的意思的,出班奏道,“臣以为,都可。”
皇帝没意见,宰相也认同,这事,就算是拍板定下来了。
然之后,李世民又道,“既然如此,那咱们接下来再议一议,这三所学院的配置,以及建成之后的管理。”
修建不是难事,管理起来才难,李世民不能让这些学院,成为世家子公开培育自己势力的存在,所以,他需要在建立之初,就给这些学院,制定一些可以方便他控制的规矩,这,就得一条一条慢慢的捋了,反正,学院也不是一下就能建好的。
“陛下,臣建议,如同善阳医学院一般,将这些未来即将落成的农学院,工学院,商学院,纳入朝廷的教育体系之中。”
“如同医学院一样?”
本来打算安心看戏的孔颖达,听孙享福所奏之言后,顿时炸毛了。
此前,善阳医学院的山长孙思邈,被定为从三品,那是因为孙思邈医治瘟疫,个人功劳很高,孔颖达虽然感觉这事不妥,但最后还是忍了,现在你又要把农学院,工学院,商学院纳入教育体系,等同于医学院,那岂不是说,以后在大唐的教育方面,与自己品级相当的,又多出来三人?
一旦在国家层面认可了这些教育体系,那以后,他们儒家的地位,将会越发受到挤压,朝廷上,现在已然是武夫当道的局面了,可想而知,今后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孔颖达和那些只顾自家利益的世家子不同,他身上肩负着将儒学发扬光大的责任,这种要触及儒家核心利益的事情,他自然要发声。
“陛下,臣以为不妥,农夫,工匠,商贾的教学,可不能与士人同列,这天下,终究是要士人去管理的,必须排定主次,臣以为,农,工,商学院,只可定义为民办学院,如同各个地方家族的族学一般,朝廷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支持,却无需非要将其纳入国朝的教育体系。”
还别说,孔颖达的话,也有不少人出言子赞同,有些,是把儒家学说学到了骨子里的书呆子,有些,则是不想看到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