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农圣 > 第483章 调教李承乾

第483章 调教李承乾(2 / 4)

都缺翻译,看来,回去之后,他还得向朝廷建议,专门征召一些有语言天赋的人,学习各种胡人语言。

说到语言,其实让这些胡人来学习大唐的语言反而更加靠谱一些,文工团的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现在,她们每次演出的开场,都会与现场观众有一些互动,什么‘你们好’,‘喜欢吗?’之类的简单汉语用词,在他们的几场演出之后,很快的就被当地的观众们学会了,至于那些一路追随着他们的脚步,走了好几个国家,看了很多场演出的狂热粉丝,都能唱出他们演唱的一些简单的歌词了,只是,他们还未必懂得这些歌词的意思而已。

马周相信,这种文艺交流传播的活动如果频繁起来,他们一定会越发的熟悉,最终会听,会说汉语的。

总体来说,西域出使的情况,十分向好,不过,真正要将这个出使的成果,在经济利益上体现出来了,还得等几年,孙享福,则是要继续推动这种向好,使其实实在在的得以实现。

冬日里,他除了会偶尔教授农门子弟一些课业之外,主要的动作,就是教李承乾处理一些善阳的政务,让他熟知善阳的各行各业是如何发展的,相互之间又有些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制度崩坏,可能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而且,他不会像褚遂良那样,按照规矩,照本宣科的跟他讲,而是通过一则则生动的小故事,告诉他,该如何处事,才是正确的,一两个月下来,孙享福几乎将他中学时候比较喜欢看的《东方小故事》讲的差不多了,这才让李承乾的三观更加正直了一些。

“老师,你说咱们大唐的疆域越发广阔了,朝廷中枢,需要对地方有更强的控制力,才能保持这个整体局面不乱,可是,像西边的碎叶城,离长安近万里之遥,光是信使跑个来回,都要几个月的时间,如果不充分给地方官放权,地方岂不生乱?”

对于李承乾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孙享福是比较欣慰的,这至少证明他开始有自己的反思了,不像最开始的时候一样,只问孙享福今天要演什么样的角色。

“正是因为距离遥远,地方政权独立,所以,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最终脱离中原王朝,汉朝时期,辽东,辽西,三韩之地,南边的交趾,日南等地,便是如此。

以那时的人口数量和军事实力,尚且会让这些边远之地逐渐脱离朝廷控制,何况是咱们现在的大唐。”

“那么,老师以为,该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呢?”

“其实不难,既然他们所在的地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