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儒生论政(2 / 4)
儿八经的进学,找门路做官呢,只用这些幼子,少子,或者庶出子,才有这样的需求,像程处默,尉迟宝林这样的嫡长公子,除了在皇家的学院上过几年蒙学,后面,就基本不读书了。
“学生周务学,见过孙尚书?”
孙享福虽然做农部尚书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是,身上有更高级别的安北大都督职务在,所以,大家都习惯称呼他为孙都督,孙享福听着也习惯了,骤然之间被人喊一声孙尚书,倒是叫孙享福有些意外。
他打量了一下这个年约十六七岁的年轻小伙子,只见这小伙子身材高大,肤色偏黑,五官方正,全没有儒生那种细皮嫩肉的感觉,反倒肩宽腰圆,背厚臂粗,倒像是个穿着文士袍的武夫,便挠有兴趣的问道,“他人都唤我孙都督,为何你会唤我孙尚书?”
周务学见孙享福发问,似乎早有准备的答道,“学生以为,咱们大唐,就不应该有安北大都督这个职务。”
“为何?”
“权重于边,久必生患。”
听到周务学说的这八个字,孙享福心中顿时一喜,这小伙子别看年纪不大,目光倒是长远,早前几年自己和冯智戴就看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居然也被他看到了,便再度开口问道,“你是那家子弟?”
“学生乃汝南周氏子弟,因家父早亡,被伯父抚养长大,早两年推荐进了弘文馆进学。”
汝南周氏,四世四公,乃是了不得的大家族,而且是将门,比之侯君集家的背景都高出一头,现在当家的,乃是左屯卫大将军,谯国公周绍范。
“原来是将门之后,难怪生的如此健壮,平时,应该是没落下武艺吧!”
“倒是叫孙尚书见笑了。”
“能文能武乃是好事,有什么可笑的,倒是你刚才说的‘权重于边,久必生患’,有几分道理,今天我便已此为题,考校诸位弘文馆的诸多同学一番,看看你等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孙享福说到这里,又提高了几分嗓门朝着大家道,“权重于边,久必生患,何以解之?”
他这个问题一问出来,等于是宣布了今天的娱乐活动已经结束,接下来要办正事了,如果这些学子们答的好,自然会受到他的青睐,平步青云,也不在话下。
这时,便有一位出自江南的叫做汪通的学子上前答道,“即知易生患,便理应早防,朝廷迁边民于关中,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手法,没有足够多的人口,边镇地区官员,再怎么权重,也影响不到朝廷中枢,不过,关中地狭,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