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板正李泰(3 / 4)
这还不算那些没有足够劳力支撑的家庭,很多家里的男人出去当兵打仗去了,还有一些战死在沙场,永远回不来了,这些家庭,一般都是由一个寡妇,或者一两个老人,带着几个孩子在打理田地,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些劳作,收割时间过慢,就要担心麦子过熟,掉在地里收不上来,所以,他们可能会顶着烈日和田地里袭人的热浪,继续劳作,很多人,可能因此撑不住,倒在田地里。
这些,都是农人百姓们面临的问题,而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就应该考虑到他们的问题,帮他们解决问题。
当了官,就应该为民做住,成为他们的衣食父母,我让农部的官员,在这里辛苦的收割,就是为了让他们切身的体会到农人的辛苦,想办法,解决农人的这些问题。”
“泰,今日受教了。”
李泰放下了手上的镰刀和麦草,恭恭敬敬的给孙享福行了一个礼道。
“别整这套虚的,再偷懒的话,你中午和晚上的馒头可都吃不着了。
而且,你不光是要看到这件事的政治意义,还要看到,工业发达,对于一个国家的好处。
这些割稻子的车子,在牲畜的带动下,一辆车一天就能割过百亩的田地,是一个普通人几十倍的劳动力,翼公只是带着两三千左武卫的士兵,驾驭着一千多架这样的车子,就能抵的上十万青壮劳动力发挥的作用。
所以,你千万不要小看了工业的能量,我大唐如果不是发展起了工业,在二十年以内,是根本不可能打败高句丽的,同样,如果现在有一个工业比大唐还发达的国家,他们也能像我们大唐打败高句丽一样,轻易的就把我们打败。”
李泰被孙享福这么一说,顿时愣住了,他的脑海里,现在浮现的是善阳大阅兵时,大唐将士俱装铁甲,各式战车,火力十足的场景,这些,可都是大唐的工业带来的,没有这些东西,唐军的战力,怎么可能变的那么恐怖。
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只读圣贤书的他的认知,毕竟,年龄到了十一二岁,他已经开始懂事了,经过反思之后,他开始明白,圣贤书里说的东西,并不能帮助他治理整个国家。
孙享福,就是要借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具体的事情,言传身教,板正李泰的思想,免得他读书读傻了,被那些腐儒给利用了。
太阳越发的火热起来,同样火热的,还有李泰的身体,他的脂肪,在快速的燃烧,体力,也在下降,最终,他没能把晚上的那个馒头挣到,只是割了一亩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