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借贷经营的问题(3 / 5)
来的垸田的产出,能够供应全国的酒店的话,那不管怎么样,这里的百姓肯定会富起来。
见孙享福朝自己看过来,王旭便开口道,“先前我不是说了么,这天下百姓还没富起来呢!小弟自然是过来帮助正明兄实现富民理念的。
他们各家,在酒店,房地产,游玩项目,甚至是布料,服装,食品生产等等方面,都有涉猎,也愿意出钱投资扩大经营,还请正明兄费费脑子,给他们指条明路,毕竟,他们的产业做起来,会有大量用工,也会推进当地建设,于国于民,都是好事情。”
如果不考虑市场容量的条件下,王旭的这个请求,孙享福可以说是义不容辞,因为这确实是好事情,但是孙享福却有些担忧,因为,他们刚才提到了借贷问题。
金融方面的知识,孙享福在后世并没有专业学过,受限于科技水平,和信息流通度,这个时代的金融管理体系,相对来说,是非常落后的,高士廉担任财部尚书之后,头发都不知道白了多少,才将大唐现有的金融行业,管到勉强不乱,这套脆弱的体系,现在可承受不起什么大的风波。
可惜大唐还没有条件建立完备的统计体系,对于市场各方面的数据,不能有准确的预估,基本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形势,孙享福就是能通过自己的一些私信,找朝廷几位大佬了解了国内的一些基本面情况,也不能就钱庄体系,具体能向民间商业借贷多少钱,给出一个准数。
像后世,银行可以通过计算市场流通率,来调存款准备金。
可在这个时代,你把天下钱庄所有钱庄的存款数据全部统计下来,可能都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这半年时间,还不知道又生成了多少存取,那么,其它数据,根本就无从计算。
孙享福此前在大唐最困难的时候,找钱庄借贷了将近一半的钱财,用以供应东征的军需费用,然而,那个数据,到现在,肯定已经过时了,就目前大唐三亿多贯的存款来算,两三千万贯,才占一成不到,根本没有大碍,而在大唐百姓的年均产值,孙享福根本计算不清楚的情况下,这个贷款的度,究竟该怎么把握,真的只能凭感觉。
纠结了一小会之后,孙享福索性就不去思考了,反正他现在也没有官职在身,就算有什么建议,朝廷也未必听自己的,干脆坚持走富民的路线再说,反正朝廷对于钱庄,现在有一套管理制度,贷款量即便放的大了些,也不怕,大唐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期,还是很可观的。
于是道,“你们借贷钱庄的钱,用于扩大经营,这一点,我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