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农圣 > 第661章 点化李恪

第661章 点化李恪(3 / 4)

的,再想想,你能不能模仿这个套路,把你治下几个县的地方建设起来,这个问题,就简单了。”

“我有什么?”李恪听了孙享福的话,反问了自己一句。

然后,他很快就想到了,现在郢州下属几县,那些多到常平仓就装不下的粮食,他郢州治下,可是有三个已经筑好垸田的大县,光是高产水稻田,都有五百万亩,一季,就是五千万石的产量,就是那些没有筑好垸田的县,今年也都是种植的新稻种,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下,亩产平均都达到了六七石以上,可谓是百姓家家有余粮,多到吃不完。

可是,粮食现在能做什么?碾好的大米才六十文一斤,稻谷才四十文一斤,用来做成各种向外卖的小食品,确实能赚一些钱,可是,这是本土百姓的发财大计,跟解决垸田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然之后,李恪顺着孙享福说的,想到了九垸县是怎么建设起来,当初,这些人,可都是没有饭吃的灾民,孙享福代表朝廷,只是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给他们饭吃,就组织起了这些百姓开始修建垸田,以及垸田里面的房屋等各项工程。

然后,再用百姓自己修建的垸田,房屋,分配和卖给他们,让他们以一定的劳动力或者粮食,来抵偿,然之后,貌似,粮食又回到了朝廷的手中,而且,九垸县就这么建起来了,朝廷,从头到尾,貌似只出了一些粮食和筑垸工具作为初始成本,最后还收回来绝大多数,最终得了一个修建好了的九垸县,安置下了三万户百姓,为朝廷持续贡献税收。

现在,他手上有粮,以郢州积攒下来的财力,弄些修筑垸田的工具,也不难,甚至,比当初孙享福组织修建九垸县的时候,条件要好的多,因为,他有十五万户百姓可以用,已经筑好垸田的三个县,可以为他提供数以万计的耕牛,板车等等,能够加快修建速度,减轻劳动损耗的支援,筑垸工程的各种技巧,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也已经比当初成熟,先进了好多。

而大唐现在有一个人口超过五百万,却因为战乱,没有稳定耕种,而白白消耗粮食的耽摩道,此前,朝廷往中原迁劳动力,为必不是想解决这个负担,自己,是不是可以上书,主动为朝廷分忧,效仿九垸县最初的那个模式,把耽摩道的那些人口,当灾民一样,安置在郢州几县?毕竟,那几县,地盘虽然有,但人口就九千户,根本满足不了垸田修筑好了之后,大面积的新增田地的种植。

这个事情太有搞头了,此前被朝廷用来支付够粮款的几万劳工,已经在这边生活了三四个月了,他们已经适应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